單軍梅
摘 要: 語文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模塊化語文教學中更要重視德育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實現“立德育人”教育。語文教師應進行嘗試,探討在模塊化背景下語文教學中德育教學的途徑與方法,從而探索適合中職語文模塊化教學的“立德育人”的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 模塊化語文教學 立德育人 實踐探索
教育部頒發(fā)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語文教學要提高語文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適應創(chuàng)業(yè)與就業(yè)的需要,促進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因此,中職校的語文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模塊化教學”是在充分考慮中職教育語文課的課時少、學生基礎差的現實情況下,以“低起點、分層次、夯基礎、重素質、講實用”為思路,將教學內容及教材劃分為文學作品欣賞、實用文體寫作、普通話與口語交際運用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四大模塊。
在模塊化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德育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實現“立德育人”,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質、正確政治態(tài)度和科學世界觀的人。那么,在模塊化背景下怎樣將“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標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呢?
一、在閱讀欣賞中滲透情感教育
語文課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更主要的是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對生活的體驗。如何讓師生在語文課堂上動真情呢?
1.課文中關鍵詞句的欣賞,實現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有獨特的藝術性。它不是簡單的機械的說教,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把情感教育與語言文字的欣賞有機結合。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某些關鍵性的字詞進行反復琢磨推敲,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例如教學小說《荷花淀》中水生嫂深夜編席的“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一句,這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八袝r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銀白的淀,使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yōu)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通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己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這一段景物描寫的欣賞既讓學生感受到了祖國大自然的無限風光之美,又增強了他們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之情。通過關鍵語句的理解,學生明白了作者寫作本文時隱含的思想意義,從而受到了愛國主義的熏陶。又如在教學《魚我所欲也》一課時,我重點抓住文章中的“生”和“義”二字,對學生進行闡析,通過闡析讓學生認識到做人就要如孟子所說的那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夠,威武不能屈”,不能為了點小恩惠或是遇到一點挫折困難就喪失做人的原則,要像孟子那樣,有“舍生取義”的精神。
2.課文的主題的挖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文學作品的主題是文學作品解讀和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主題是一篇文章表達的基本思想,它往往揭示文章的主要問題,表明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和態(tài)度。教師要有意識地精心設計,注重挖掘教材中所體現的主題意義,以使學生更好地調動情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如教學《屈原列傳》,讓學生領會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教學《夢游天姥吟留別》,讓學生領會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偉大品質;教學《世間最美的墳墓》,讓學生領會托爾斯泰甘于平凡的偉大人格。
二、在表達與交流中滲透品質教育
陶行知指出:“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①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就是要教會他們做人。作文教學與做人是相通的,作文貴在求真、求實。
在寫作應用文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事負責、與人合作的精神和嚴謹細致的作風。因此,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和思想實際,說真話,抒真情,把作文和做人有機結合。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熱愛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如《我心目中的媽媽》、《誠與利》、《職業(yè)中學在校生校園消費情況調查》等,這些作文訓練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讓學生自然流露真情實感,既培養(yǎng)學生誠信待人的品質,又樹立正確對待金錢的人生態(tài)度。
三、在語文綜合實踐中滲透集體主義教育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以課程教學目標為核心,以學生直接經驗及自身生活、社會生活和相關職業(yè)活動為基礎,以學生自主學習、直接體驗和探究學習為基本方式,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培養(yǎng)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的語文情境活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應遵循主體性原則、目標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參與性原則和可行性原則。
1.小組分工合作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
在《走進家鄉(xiāng)》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主題中,要求學生發(fā)現家鄉(xiāng)的自然美景、人文精華,進一步認識家鄉(xiāng)、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通過學生的分工合作,走訪調查獲取信息,理清家鄉(xiāng)的歷史沿革,找出家鄉(xiāng)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或標志性建筑,整理收集生活中的資料,并形成文字,在各小組中交流。這樣就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xiāng),了解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也在小組的分工合作中遵守紀律,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培養(yǎng)他們團隊協(xié)作的綜合能力。
2.小組學習討論培養(yǎng)謙讓互助精神。
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的舞臺,讓學生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使個體性學習得到有效互補,不僅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究的學習心理,充分展示個性的才能,還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精神。小組中以合作為主,組間以競爭為主,競爭與合作相伴進行,使課堂氣氛既緊張又愉快。為小組而奮斗,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集體榮譽感。
在進行《難忘的人物形象》的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實行小組學習討論,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對人物形象分析準確、簡要、明了,說出自己對人物的看法就更好,并給予鼓勵。在學生的自主評價中,學生相互間意見的表達與交流,形成最終的一致的小組意見并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這一過程不僅要求他們發(fā)表見解,更要在活動中形成謙讓互助的精神,最終獲得整個小組的成功。
3.在實踐報告中培養(yǎng)職業(yè)成就感。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旨在讓學生聯(lián)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操作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榮譽感。學生就業(yè)后,實踐活動中涉及團結協(xié)作、知識儲備、說話藝術等,又對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產生實際的推動作用。在《獲取整理信息,探究低碳生活》的主題學習活動中,要求學生確定信息的需求與來源,進行信息的采集與保存,提高信息獲取能力。完成信息的采集與保存,對信息進行有效的整理,提高學生解說事物、闡明事理的能力。整個實踐活動的過程,最終成果的展示帶給學生相應的成就感和職業(yè)自豪感。
培養(yǎng)職中生參與未來職業(yè)的集體主義精神,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強調學生整體參與,使全體學生在全程參與中習得、體驗、提高。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②??傊逃x不開德育,德育能很好地促進教學。在中職語文教材模塊化教學的要求下,我們要把“立德育人”的德育教育目標真正落到實處。
注釋:
①陶行知.行知書信.1981,10(第1版):109.
②方明主編.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出版社第1版.
參考文獻:
[1]江蘇省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試行)(2011年).
[2]仇忠海,李敬主編.中學新課程教學研究:課堂教學的德育實踐.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
[3]吳謀超.注重科學管理,增強德育實效.廣東教育,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