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松
摘 要:研究性學習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情感意志和精神境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實施與管理過程進行了反復的探索與實踐,最終形成了 “4×3”研究性學習教學管理模式。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提高認識、熟悉過程、掌握方法,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活動效率、活動質量和活動水平。
關鍵詞:初中階段 研究性學習 教學管理模式
201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第二部分“課程結構”第5條規(guī)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其中,該綱要中的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于自身的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領域之一,它著眼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目標指向學生學習興趣的滿足和能力品性的提高,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運用、能力的形成和經(jīng)驗的獲得,強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華。
目前,由于受教育教學理念等主觀原因以及升學考試、師資力量、學生基礎等客觀原因的影響,研究性學習活動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仍然沒有得到有效地實施,相當多的學校僅在研究性學習活動方面做表面文章,部分重視研究性學習活動學校的研究工作還停留在課程的實施上,個別關于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學管理方面的研究還僅限于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的應用和實踐。以十九中學為例,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認知基本上都處于空白,和學校對研究性學習活動要求呈現(xiàn)巨大的反差。
為了加強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施與管理,我們根據(jù)研究性學習的理論進行了反復的實踐和探索,最終確定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實施與管理過程,歸結為:“4×3”教學管理模式(即四個階段、三個步驟)。其中,四個階段分別是:確定課題階段、實踐活動階段、成果展示階段和總結評價階段,這就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整個過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每個階段又分為三個步驟:培訓指導、操作體驗和質量認定。其中,培訓指導和質量認定是開展好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基礎和保障。通過培訓指導和質量認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認識,而且可以使學生熟悉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掌握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方法,進而有效地促進活動效率、活動質量和活動水平的提高。
下面我就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教學管理模式進行較為詳細的介紹。
第一階段:確定課題
本階段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要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具有一定研究價值和意義的問題或研究課題;學生要初步學會自主制定研究活動方案,包括安排研究活動的時間、過程、方法、人員、條件等要素;學生要初步形成積極主動的探究態(tài)度和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
本階段首先采取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明確研究任務。一般可以通過講故事、開設講座等,目的在于做好選題背景知識的鋪墊,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提供研究范圍,誘發(fā)探究動機,學生根據(jù)興趣、愛好等進行研究課題的自主選擇,并結合自身實際,完成課題研究方案。
1.培訓指導
培訓指導主要圍繞著工作任務來進行。學生(特別是七年級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一無所知的,直接確定研究課題、制訂活動計劃培訓,是不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為此,我們的培訓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新課程。主要介紹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來源、基本理念、內容范圍,講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核心價值、活動流程、活動形式等內容,其目的是提高師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師生應該明確,綜合實踐活動不能簡單理解為活動,而是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它同數(shù)學、地理學科等一樣都是課程,都有規(guī)定的課時安排。
(2)課題的確定。首先要使學生明確什么是主課題、什么是子課題,然后介紹課題的選擇形式、選擇范圍等。針對子課題的選擇,我們確立了三個原則:一是新穎獨特,課題不重復、不模仿、不常見、不俗套;二是大小得當,避免實踐活動涉及面太寬、太大。三是難易適中,資料內容廣泛、容易收集整理。
(3)計劃的制訂。包括活動目的如何確定,活動計劃如何結合學校的工作計劃,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流程以及活動形式的設計,學校要求完成的成果有哪些,以及關于活動公約在班級宣講、師生簽字等要求。
2.操作體驗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建立研究性學習小組。學生應結合搜索到的相關資料,從多個角度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歸納出準備研究的具體題目,并形成基本的研究目標和思路。
具體的操作過程是:由班主任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班級主課題和小組子課題的選擇,然后進行小組活動計劃的制訂,進行學習活動公約的填表與簽字等環(huán)節(jié)。
3.質量認定
一是班主任和學生參加培訓的情況,如到會人員情況、表現(xiàn)情況、記錄情況;二是班級組織上開題課的情況,是否認真、課堂效果等;三是班級上交分組及課題統(tǒng)計表,是否及時、子課題的選擇是否遵循了三個原則;四是研究性學習活動手冊(簡稱手冊)的填寫,是否符合學校的各項要求。
第二階段:實踐活動
本階段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要初步學會利用多種手段、方法和途徑進行相關信息的收集和獲取,并進行信息的篩選、判斷、分析和歸納;學生要學會相互溝通和協(xié)調合作,培養(yǎng)團隊精神;學生要初步學會研究報告的撰寫,并進行相關課件、手抄報等的制作;學生要通過活動,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道德。
在研究課題確定以后,學生要進入具體的解決問題階段。在該階段中,學生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進行相關研究課題資料的收集、信息處理和問題研討,最后形成多種形式的研究成果。
1.培訓指導
教師要通過培訓使學生明確該怎樣做,具體的環(huán)節(jié)和要求是什么,從而提高實踐活動階段的教學效率。
(1)資料的收集。資料的收集可利用三種形式實現(xiàn):第一種就是網(wǎng)上查詢,第二種是查閱圖書,第三種是調查訪問。培訓要圍繞著這三種形式展開,例如:這三種形式的最佳順序是什么,應記錄什么內容,如何進行訪問,拍照時的適合時角度,采訪時的禮貌問題等。在調查訪問形式中,如被拒絕拍照或被拒絕采訪時該如何處理,教師為學生提供較好的參考方案。
(2)作品的制作。教師首先要使學生明確都需要完成什么類型的作品,然后再針對各種類型的作品提出具體的要求,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
(3)手冊的填寫。主要結合資料的收集和作品的制作等講解相應的具體填寫要求,包括格式、筆跡等。
2.操作體驗
學生要通過組內合作以及各種形式的人際交往、溝通等方式,在開放情境中主動收集和加工處理信息,以科學態(tài)度解決實際問題,從一定角度認識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自我,最后將經(jīng)過實踐或體驗所取得的收獲進行整理、加工和制作,形成具體成果。成果的表達方式要多樣化,除了成果報告以外,還可以是小制作、劇本等。
具體的做法:學生分小組通過三種形式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活動,進行資料的分析歸納,進行研究性學習手冊相關內容的填寫,進行各種類型作品的制作。
3.質量認定
一是班主任和學生參加培訓的情況;二是手冊的完成情況;三是各類型作品完成情況。關于實踐活動過程的跟蹤,這主要從手冊中的文字材料和照片材料體現(xiàn)。因為文字和照片材料的內容和質量,能夠充分體現(xiàn)學生實踐活動的效果,這也是我校設計比較完善的手冊的功能所在。
第三階段:成果展示
本階段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要初步了解展示活動的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并能夠進行展示節(jié)目內容、形式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學生要學會如何將研究成果巧妙地融入展示節(jié)目中,以增加其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和觀賞性;學生要逐步形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態(tài)度和能力。
本階段,學生要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活動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辯。
1.培訓指導
在最初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我校的成果展示活動水平與其他學校相比有較大差距,本校內各班級的展示活動水平也參差不齊,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一個合適的標準或要求。為此,我們經(jīng)過幾年來的探索、實踐和總結,建立了一套適合自己學校的標準。
(1)展示活動的原則。原則為三個方面,即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手段多元。其中內容豐富是指,展示的內容不僅僅是獲得的知識,還應包括活動的過程、獲得的技能等;形式多樣是指,活動可以是娛樂性的,可以是報告形式的,也可以是競賽形式的;手段多元是指,使用媒體、資料、實物等方法。
(2)展示活動的設計。主要是通過以往展示活動的優(yōu)秀節(jié)目實例來說明,如何在遵循以上三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展示活動設計和班級展示活動設計,進而實現(xiàn)展示活動的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和觀賞性。
(3)展示活動的樣本。我們開始采取的是用個別班級上展示活動、引路課的方法為各個班級提供樣板,這樣做有很大的弊病,就是不能把最優(yōu)秀的項目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為此,我們采取將上一學年度各個班級的優(yōu)秀節(jié)目挑選出來進行匯總的方法,為各個班級的展示活動提供設計上的參考和借鑒。
2.操作體驗
學生要通過組內合作,把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精心設計成為具有欣賞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的節(jié)目,并在班級進行展示匯報。在這一階段,學生的活動成果還可以通過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覽、出墻報的方式展示。
在我校,具體的操作體驗過程是,學生首先進行小組的展示活動設計,然后對班級各小組的設計進行整合,完成研究性學習展示活動設計,最后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展示。優(yōu)秀節(jié)目可參加學校研究性學習匯總展示活動。
3.質量認定
質量認定包括班主任和學生參加培訓的情況、手冊相關內容的完成情況、班級展示活動設計、班級研究學習展示活動情況和學校匯總展示活動情況。其中,我們對班級研究性學習展示活動的認定,采取逐個錄像的辦法進行跟蹤和評定。
第四階段:總結評價
本階段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要學會進行自我反思,查找自己在活動中的缺點和不足;學生要初步學會用欣賞、發(fā)展的眼光和角度對同伴進行有益的評價;學生要形成克服缺點、不斷進取的良好態(tài)度。
作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評價,是開展好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重要一環(huán),是對學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它貫穿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全過程。
1.培訓指導
評價是一個價值判斷過程,它是人類對自身的一種評定性認識,它在人自身及各種事與物的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作用。因此,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形式及原則,應充分體現(xiàn)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促進研究性學習目標的達成。
(1)認識評價。介紹研究性學習活動評價的理念、原則以及具體的內容。目的就是要強調評價的教育性以及評價對學生發(fā)展的作用。
(2)實施評價。主要采取三種評價方式:一是學生的自評,二是組內成員的互評,三是教師對學生的師評。其要求主要是強調公開、公平、公正,以提高評價的可信度。最后介紹手冊相關內容的填寫等。
(3)評優(yōu)活動。內容有優(yōu)秀作品評選、先進個人評選(包括數(shù)量),方式為班級評選上報、學校綜合評定等。
2.操作體驗
學生對自己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各種表現(xiàn)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對彼此個性化的表現(xiàn)進行評定、鑒賞。
在班主任的組織下,按照個人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順序進行,最后班級內進行評優(yōu)活動。
3.質量認定
質量認定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班主任和學生參加培訓的情況、手冊相關內容的完成情況、學校對班級上報優(yōu)秀作品和先進個人進行綜合評定,最后對班級的研究學習活動情況進行量化統(tǒng)計,評定出學校年度研究性學習活動優(yōu)勝班級。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動手、創(chuàng)新、交往等各種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在2014年中,我校學生在全國中小學勞技創(chuàng)新作品展評活動、宋慶齡少年兒童發(fā)明獎評選活動、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全國電子制作錦標賽等全國競賽活動中獲獎48項,在遼寧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遼寧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北京發(fā)明創(chuàng)新大賽以及上海發(fā)明創(chuàng)新大賽等省級競賽中獲獎21項。
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完成了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跨越;促進了對課程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掌握了新課程的理論;實現(xiàn)了教育觀念以及教學方式的轉變。在歷屆大連市甘井子區(qū)綜合實踐活動年會上,我校多名教師被評為優(yōu)秀專業(yè)教師,我本人也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教研組長。
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施促進了活動本身的良性發(fā)展:在探索中學習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積累經(jīng)驗,糾正和完善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改進、完善和創(chuàng)新,使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呈現(xiàn)更高水平。
參考文獻
[1]肖娜,洪克強.解讀研究性學習的本質[J].教育探索,2005(5).
[2]陳大超.研究性學習——設計、操作、評價[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葉平,姜瑛俐.研究性學習的原理、方法與實施[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4]霍益萍.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5]胡興宏.研究性學習活動實施中的操作問題[J].上海教育科研,2001(5).
[6]廖大海.研究性學習的學校管理[J].上海教育科研,2001(5).
[7]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8]吳志宏,楊穎秀,程鳳春.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