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瑩瑩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學業(yè)評價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目的不明、錯位,內容側重點在認知領域,手段單調,主體單一。而新的教育評價理論則要求,評價高中思想政治學業(yè),應該強調其發(fā)展功能,又具有多元化與開放性,特別是評價過程性。本文則對實施學業(yè)評價提出新思路。
【關鍵詞】學業(yè)評價 傳統評價方式 新課程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36-0073-02
基礎教育改革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而改革的關鍵就是教學評價。所以,轉變觀念,是教師、教育管理者與家長所面臨的重要任務。高中思想政治課業(yè)評價,需要總結以往的學生學業(yè)情況,對于傳統的做法進行深刻的反思,然后研究新課程評價理念,最終建立嶄新的學業(yè)評價體系,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推向深入。
第一,反思高中思想政治課學業(yè)評價
我們國家的教育教學改革,自上世紀下半葉以來就開始穩(wěn)步推進。一方面我們引進了一些外國先進教育理念,對于過程性的評價特別重視;一方面又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關注,綜合評價理念開始顯現。然而,這些改革并不徹底,也不深入與全面,只能說是低層次的,不完善的。當然,許多老師對于過程性評價的詳細情況并沒有理解得十分到位,弄不明白水平考試和選拔教授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哪里。多數家長和學生,以高考為風向標,甚至從高一就將高考作為唯一方向,用高考題的形式來考核學生,使他們的自信心受到傷害,進而影響到他們知識的結構的建立與完善,最終在發(fā)展的道路上呈現的是知識的短缺。
必須明確,高中思想政治,有它自己的教學目標,它將知識、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融合在一起??上驳氖?,近二十年以來,思想政治學科重視了基礎知識,同時,也在著重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社會交往能力以及應試能力,步入學生與生活緊密相聯系的軌道。這是正確的思路與選擇,使得考評有了嚴格的標準與依據。然而,這些能力,依然偏重于理論,而實際做法則又是另外一回事,說到底還是講求的應試能力,思想政治課與其他課程評價沒有本質的區(qū)別。這是為什么呢?說到底是受一種形式限制的緣故,一張試卷很難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查,包括他們的思想情感、主觀態(tài)度、價值觀點等。由于形式出現了問題,那么這種評價的結果當然也就不可能可靠。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教師只知道用紙筆考試來評價自己的學生,對于其他評價方式一無所知。也就是說,他們只看重考分,對于其他則毫不關心,因而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發(fā)展等方面的情況也就拋之腦后了。這樣的結果,就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評價只是流于一種說法,不能落實到行動上。
第二,探索高中思想政治學業(yè)評價的價值
思想政治學業(yè)評價有它獨到的要求,如今則是按照新課程標準來進行評價,當然還要參照各個課程模塊的教學特色,最終目的就是要看學生是否符合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要求,這種考試是并非選拔性的,因此不能以高考的要求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那樣的話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熱情與動力,沉浸于失敗的情緒之中。很明顯,我們不同意用高考模擬測試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模塊學業(yè)評價,且反對任何教學評價活動的功利心思。我們期待的是發(fā)展性評價理念,而且對學生學業(yè)評價也要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及價值取向。
不難看出,新課程的發(fā)展性評價有它的優(yōu)勢,它對于學生的過去、現在以及將來,都是放在一個重視點上;特別是對于學生的潛能與特長,它更是主張去發(fā)現和發(fā)揮。所以,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發(fā)展狀況,一定要全面、客觀地記錄、描述,且要對他們的行為特別是情感態(tài)度,提起高度的關注。評價時要多一些正面的肯定性的語言,使他們的能力得到正常發(fā)展。
對于學生思想政治學業(yè)的評價,要注意定量評價的作用,使之與定性評價和過程評價進行結合,如此,才能使得整個評價真實而全面。多年來,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就是,怎樣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進行評價,對此,新課程標準也有相應的理論指導,即要參照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的表現,參照學生對某些社會現象與問題的關切程度及所持的觀點。也就是說,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目標的評價,最好的形式就是過程性評價。那么,過程性評價具有怎樣的特點?簡言之就是包括描述性評語、表現評價、談話記錄等評價工具。這樣的評價,可以使學生沒有什么心理負擔,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高能力,培養(yǎng)學習的情趣,以求取得更大的進步。
第三,實施新課程評價的思考
過程性評價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這是一種新的評價理念與方式,我們首先要理解好,然后才能落實好,因為它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目前,過程性評價有幾種傾向需要我們注意。一是完全不進行過程性評價,評價學生的唯一依據就是模塊成績的認定。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有人覺得這種過程性評價沒有太大的價值,可謂做亦可不做亦可。這些沒有想過,具有無法替代作用的就是過程性評價,因為它可以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方式和元認知水平。由此看來,它不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這就需要教育部門加強教師培訓,徹底改變教師中學政治教學的評價觀念,不再運用那些單一的手段,從根本上消除功利主義心態(tài)。當然,毋庸諱言,過程性評價也有它的不足,像它很難規(guī)范化,也不夠公平公正等。所以,在教學實踐中,過程性評價受到挑戰(zhàn),它的權威性也引起一些人的質疑,要獲得社會認同尚需要時日。如今的考試,大多與利益掛鉤,這也削弱了過程性評價的力量。二是過程性評價的實質,就是由形成性評價來取代。當然,這是兩個差異很大的概念,特別是在理念方面,它們的功能與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形成性評價,它所面對的是階段性考試,是對學生一個階段之后的學習情況的檢驗,它與模塊測驗應該是相同的。所以,我們必須糾正以階段性評價取代過程性評價的做法。
為了真正地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強的學生,我們必須把開放性試題提到考試的最高層面,且要對學生進行大膽鼓勵,使他們的學習情況得到如實的而又是客觀全面的反映。我們還可以運用小論文、案例分析等形式來對學生的學業(yè)進行評價,使得思想政治教學有一個質的突破性的發(fā)展,為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增添助動力。
參考文獻:
[1]盧大中.走進高考的研究性學習試題[N].中國教育報,2002-08-28.
[2]高凌飚,吳維寧.開放性試題如何評分——介紹兩種質性評分方法[J].學科教育,2004,(8).
[3]鐘啟泉,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