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華 劉志國
?
和諧視閾下高職教師親和力的養(yǎng)成與發(fā)揮
□趙淑華劉志國
摘要:親和力是一種隱性資源,是教師必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探討高職院校教師的親和力,應以和諧文化蘊涵的理念和精神為源泉,以踐行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為統(tǒng)領,以建設和諧校園、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
關鍵詞:和諧文化;和諧校園;和諧價值觀;養(yǎng)成與發(fā)揮;和氣
教師親和力是以人格魅力為主要內容吸引、影響他人的能力,它根植于和諧文化的土壤之中,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形成和鞏固。高職教師親和力對解決學生厭學,緩解教與學矛盾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以‘人’為核心的道德文化,倡導的是愛國、愛家、愛親人、愛鄰里的‘泛愛眾而親仁’的儒家學說?!盵1]高職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存在著有悖和諧的狀況,比如一些學生按照經濟條件搞階層分化,評優(yōu)評先搞關系拉選票等等。針對諸如此類的不和諧因素,高職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自己的親和力及時疏導,具體來說需要做到:
首先,弘揚中國“和”文化精神,培養(yǎng)教師高尚人格。中華“和”文化是教師親和力的文化資源。高職教師親和力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諧文化在文化精神上相通,基本理念上一致,都注重教師的自我完善,強調教師以身作則的示范作用,這在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上起到了典范作用。
其次,傳播和諧文化的核心是高職教師應該具有儒家的仁愛之心。事實證明一個博學多才且有仁愛之心的慈父、慈母型教師,更容易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對學生的感染力、凝聚力更強。被周恩來總理稱作“國寶”、從教60年的教育家霍懋征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19世紀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也說過“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愛是教育的靈魂,高職教師的親和力本質就是仁愛。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培養(yǎng)技術應用型人才之重任。建設和諧校園不僅關乎學生發(fā)展,更關乎社會和諧穩(wěn)定。當前有些高職院校在和諧校園建設上情況不夠和諧,課堂上玩手機、說話、睡覺,更有甚者雇人聽課、考試,校園里的白色垃圾,宿舍里凌亂的衣物,飯廳里的剩飯剩菜……這些校園中的不和諧現(xiàn)象與正在構建的和諧校園可謂格格不入。高職教師在親和力養(yǎng)成以及營造和諧校園建設等方面應注重:
首先,高職教師的親和力應以促進和諧校園建設和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親和力是教師在長期的知識學習、思想修養(yǎng)、情趣陶冶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是一種內在的、隱性的、穩(wěn)定的資源,其存在和表現(xiàn)方式雖然帶有鮮明的個性,但其作用只能以建設和諧校園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高職教師要多讀書讀好書來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要把最新的知識帶到課堂,帶領學生分析問題,找出正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案褂性姇鴼庾匀A”,大多學生都會發(fā)自內心地喜歡和尊重那些具有深厚學術功底又有人文情懷的教師。
其次,親和力就是和氣,就是素質,高職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校園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以平等、合作、和諧為基本特征的高職師生關系則是人與人和諧關系的本質特征。高職教師的親和力有助于在更深的層次和更廣的范圍內搭建一個師生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合作互助的平臺。有親和力的教師上課,師生互動積極氣氛活躍,摒棄填鴨式不搞一言堂,師生一起遨游于知識的海洋。這種平等、民主、合作、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才可以讓和諧的花朵競相綻放。
第三,高職教師要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拓寬親和力育人的渠道,共建和諧校園。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前,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活動可持續(xù)性不夠理想,搞活動一陣風,持續(xù)影響性不強,難以產生強大影響力。鑒于此,高職教師除了積極發(fā)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外,還應該加強與各院系等職能部門的聯(lián)系,充分利用座談會、社會實踐、展板、廣播、互聯(lián)網等宣傳手段和平臺,拓寬發(fā)揮親和力育人的渠道,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社團、職能部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通過積極籌劃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增加了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擴大親和力育人的作用范圍,還可以激發(fā)高職學生的審美情趣。
目前,高職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是和諧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上存在以下問題:
(一)缺少認同感
一項針對“90后”大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學生不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概念,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約為38.2%,無信仰者約為28.1%,僅有十分之一的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2]。在教學中,教師還發(fā)現(xiàn)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不能完整說出核心價值觀的12條目,認識不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人民幸福以及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重要作用,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抽象難懂,對自己沒有太大的用處,自己知不知道、踐不踐行并不重要。
(二)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存在的誤區(qū)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生觀方面表現(xiàn)為人生價值,人生價值受人生觀決定,從價值角度給人們思考人生問題提供依據(jù)。青年學生容易受一些錯誤思潮的影響,容易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人生觀侵蝕,影響其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和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有的學生不注意加強自身修養(yǎng),性格反復無常,身心不和諧;有的同學在與別人交往時以個人為中心,強調個性張揚,缺少對他人的理解和包容,不能妥善處理好與同學、舍友的關系,個人與他人不和諧;有的同學缺少對自然的敬畏,不尊重自然規(guī)律,仰仗自己“天之驕子”的身份,對大自然肆意踐踏,缺少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
(三)在道德自律方面存在問題
一些學生自律意識較差,對自身要求不嚴,缺乏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些學生在道德修養(yǎng)上與大學生的身份不相符,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分辨不清,男女同學在公共場所親熱過火;作業(yè)抄襲、考試作弊、求職簡歷摻假;在父母的過度愛護下做事拈輕怕重、不能吃苦耐勞,既希望收入高,又怕挨累,因為收入不夠理想或者工作生活條件艱苦,頻繁跳槽;公德心和責任感方面也很欠缺,缺乏道德自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盵3]針對于高職學生存在的問題,高職教師應把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和諧”價值觀與自身親和力的養(yǎng)成及發(fā)揮結合起來,積極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高職教師要通過自身親和力養(yǎng)成與發(fā)揮,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xiàn)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4]“高校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教育,是由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和目的決定的,對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和建設者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盵5]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必須承擔起對高職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責任,圍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教學安排,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和諧價值觀對于國家、民族、社會和公民個人的價值訴求,使和諧價值觀成為高職學生主流價值觀。
其次,高職教師要通過自身親和力養(yǎng)成與發(fā)揮,化親和力為影響力,對學生進行高尚的人生觀與和諧價值觀的引導和培育。高職教師要不斷提升親和力,以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精神氣質、健康人格做踐行和諧價值觀的表率。教育學生克服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的人生觀,用科學高尚的人生觀指引人生。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善良、誠實守信的好品格,內修身心靈的和諧,外修與他人、社會的和諧。要在學生心里筑牢敬畏生命、節(jié)能環(huán)保、綠色消費的健康理念,要教育學生加強個性修養(yǎng),樹立和諧的價值觀,通過心和、人和、天和這種由內到外的和諧,實現(xiàn)古人“天人合一”、“天人相諧”的理想境界,最終創(chuàng)造社會的和諧。
第三,高職教師要注重親和力的養(yǎng)成與發(fā)揮,以親和力教育學生道德自律。大多數(shù)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較強,而道德自律和公德意識相對較差。高職教師不僅用知識蕩滌學生心靈,更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帶動和影響學生,做踐行社會主義和諧道德的表率。高職教師要運用親和力浸潤學生的心靈,教育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判斷,知道國家倡導什么、抵制什么,明白自己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對那些頂崗實習或者兼職中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急功近利、頻頻跳槽的學生,要耐心、細致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對學生進行恪盡職守、愛崗敬業(y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自律。
第四,高職教師要善于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強調,“以加強高校網絡等陣地建設為重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者許珍芳、余緒鵬認為:“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很重要的途徑是互聯(lián)網、微博、微信、qq,通過發(fā)揮新媒體平臺的傳播與教育功能,增強思政課的生動性和實踐性?!盵6]截止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6.32億,手機網民規(guī)模5.27億,其中,學生網民手機使用率達83.4%。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必須正視學生手機使用率高的事實,因勢利導,正確利用互聯(lián)網、微博、微信、qq等平臺,發(fā)揮高職教師親和力的作用和影響,不斷擴大網絡上正確價值觀導向的聲音,對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教育。高職教師要憑借基于教師親和力而形成的獨特人格魅力,充分發(fā)揮新媒體便捷、吸引力強的作用,拓寬和諧價值觀的教育渠道,對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教育。
高職教師親和力的養(yǎng)成與發(fā)揮必須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建設和諧校園為發(fā)力點,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為著眼點,依托和諧文化,從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體現(xiàn)時代特征、中國特色、高職特色,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xiàn)作出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張豈之.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 (7):5-6.
[2]宋志強,范紅雨.近五年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研究述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8):121-125.
[3]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01).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
[5]許珍芳,余緒鵬.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經實證研究[J].教育評論,2015(3):65-67.
[6]張曉東.和諧價值觀得“和諧”價值[J].南京社會科學,2015(3):59-63.
責任編輯秦紅梅
作者簡介:趙淑華(1969-),女,黑龍江綏棱人,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法學、思想政治教育;劉志國(1966-),男,黑龍江綏化人,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14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指導項目“蘇南模式下社會治理的協(xié)同機制研究”(編號:2014SJD371),主持人:趙淑華;江蘇省教育廳2014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指導項目“政治自覺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編號:2014SJD368),主持人:周春蘭;2014年全國機械職業(yè)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中國夢’背景下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編號:SZ14B009),主持人:周春蘭。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11-0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