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
摘 要:在小學體育技能的訓練中,存在著偏離宗旨、知識漏缺、未能深入、興趣缺乏、缺少恒心、練習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為改善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現(xiàn)狀,教師要以“練”拓展課堂空間、提高運動技能,本文主要闡述練的內容、練的育人價值以及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課程;運動技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10B-0047-02
運動技能的形成是封閉的鏈條,它以體育大課程為依托,讓學生在“學”與“練”中內化并運用自如。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包括課堂教學、課外訓練、技能比賽、實踐運用等幾個部分,但縱觀當前小學體育教育,教師重“學”輕“練”“賽”“用”。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放羊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練”中掌握技能,形成終身運動的意識。
一、體育教學中“練”的內容
1.技術的練習。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講解知識,學生在對知識理解、吸納中增長見識、獲取進步?!熬殹笔堑褡吝\動技術、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過程,如足球的顛球、籃球的投籃涉及到時間、速度、節(jié)奏、軌變等要素,也是“練”的主要內容。體育運動技能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教師要針對學情安排不同的訓練方法,幫助學生形成動作技能。
2.體能的練習。體能包括力量、耐力、柔韌、速度等要素,既受先天遺傳的影響,也能通過鍛煉刺激得以改變。練習是通過后天活動,增進體能,改造肌肉、神經(jīng)調控、能量代謝,實現(xiàn)體能與運動技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
3.智能的練習。智力是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智慧與行動的能力,是在觀察、感知、記憶、想象中表現(xiàn)出來的。鍛煉大腦是形成智慧的良好方式,運動技術的練習需要在大腦皮層的支配下,完成包括均衡性、靈活性、協(xié)調性在內的各種動作,因而,這是對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智能的強化。
二、當前小學體育課堂中“練”缺失的集中體現(xiàn)
1.偏離宗旨?!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根據(jù)學情選擇適當?shù)慕虒W內容,對運動技能教什么、怎么教、教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未作明確規(guī)定,加之教師出于安全的角度考慮,怕學生在訓練中受傷,出現(xiàn)“淡化運動技能教學”的現(xiàn)象。部分學校開設特色體驗課程,取得一定效果,但盲目打造特色體育課程并不可取。
2.知識漏缺。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對運動技術的教授存在知識點漏缺現(xiàn)象,如在籃球運動中,教師往往滿足于傳授肩上投籃、運球、傳球的動作,而忽視了籃球裁判規(guī)則、團隊配合等教學,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構成缺乏全面的認識。
3.未能深入。教師對運動技術的練習須堅持系統(tǒng)化的原則,遵循一定的步驟,才能深入教學,但部分教師對運動技術的練習無異于“蜻蜓點水”,學時把控不到位,要點講解不到位,技術學習僅止步于起步階段。
4.興趣缺乏?!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眱热萦形Α⒔虒W方法好、有運動興趣、師生關系融洽是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的主要原因。而課堂缺少情境創(chuàng)設、內容單調、氣氛沉悶使學生的情緒低迷。面對學生體能下降的現(xiàn)狀,如果盲目采取加強鍛煉的措施,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5.缺少恒心。體能的訓練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內容之間是相互遞進的。但部分教師忽視了年級間的知識配合,內容銜接不好,沒有堅持將某一技能訓練到底,以致出現(xiàn)各年級“各行其是”的現(xiàn)狀。
6.練習不足。課內運動技術的練習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時間過少會很難達到效果,時間過長易使學生感到乏味。教師將總負荷量分散到每周、每節(jié)課中,以保證學生的運動量。如在小學籃球教學中,如果學生碰球時間短,就不可能熟練掌握拍球、傳接球、投準等技能。
三、以“練”實現(xiàn)學校體育教學的育人價值
1.以“練”激發(fā)動機。重復不斷地練習會受大腦控制而產(chǎn)生激發(fā)或抑制,通過運動達到形成運動技術的愿望,當學生愿望達到時,就會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通過共性的技術練習,形成技能,再引領學生把握內在規(guī)律,激發(fā)學習動機。各個運動技術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刺激,會讓他們保持興趣與動機。
2.以“練”提升生理機能。長期參與練習的人會更有精神,更有型,是因為在練習時,心臟脈搏輸出量增大,促進了血液循環(huán),加強心臟功能;運動中肌肉受到負荷量的刺激,肌肉得到更充分的營養(yǎng)供應,肌纖維變粗,功能得到增強,骨骼更堅固;運動中需要消耗更多的供能,新陳代謝能力增加;中樞神經(jīng)協(xié)調能力增強,變得更為靈敏與精練。
3.以“練”形成意志品質。學生不斷練習,能克服身心疲勞帶來的壓力,在激烈的對抗與競爭中消耗體力,打破束縛,形成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同時能夠增強自信,提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使學生敢于面對挫折。
四、課堂中“練”的有效途徑
1.遵循技能的形成規(guī)律。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是克服動作不穩(wěn)定而不斷進行“學”“練”“賽”“用”的過程,在不同難度的運動項目中,“學”“練”“賽”“用”所占的學時比例也不盡相同,當難度較小時,學占25%左右,練占40%左右,賽占20%左右,用占15%左右;在難度較大時,學占30%左右,練占45%左右,賽占15%左右,用占10%左右。
2.遵循循序漸進的練習規(guī)律。“學”“練”“賽”“用”不是彼此分離的,而是彼此融合的,要“學”中有“練”,“賽”中有“練”,“用”中有“練”,才能逐步深入,保證運動技能達到一定的層次。
在“學”中,學生對運動技術的學習尚處于模仿感受階段,此階段教師系統(tǒng)講授技術要點,學生只要粗略地掌握運動技術,也就是基本體驗的“練”。
在“練”的部分,有課內的訓練,也有延伸至課外的訓練,此階段是運動技能形成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規(guī)范化的動作,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動作。與其他三者相輔相成,技術的練習伴隨著學習,比賽與應用在技術的提升中發(fā)揮作用。
在“賽”的部分,學生技能的掌握已達到一定高度,教師用“賽”檢驗學生已獲得的運動技能,并鍛煉其心理素質。學生在體驗、修正、完善中鞏固動作。
在“用”的部分,借助平臺發(fā)揮自主能動作用,參與運動,傳遞他人,獲得成功的愉悅,體驗分享的樂趣?!熬殹庇谢倔w驗的“練”、深入加工的“練”、參與比賽的“練”和實際應用的“練”,這些練是逐步遞進的。學生會隨著練習次數(shù)的增多,動作趨于正確,協(xié)調性、爆發(fā)力、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也獲得一定的增強。
如在《跳小繩》的教學中,教師先重點講解跳小繩的動作,強調搖繩要協(xié)調,動作要連貫,講解原地單人雙腳跳繩、原地單人單腳跳繩,并做分解和完整動作示范,讓學生在自主練習中把握要領,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學生自由發(fā)揮完成交叉跳等動作。教者通過開展小組比賽,進一步提高學生動作的協(xié)調性與準確性。
3.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從對知識的認識、對運動的態(tài)度等方面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促進他們運動技能的提升。如在《障礙賽跑》的教學時,在準備活動中,讓每人準備一根繩子,進行慢跳、交叉跳、繩操和定數(shù)跳。為學生布置好場地,讓學生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有序地進行嘗試練習,選擇最好、最安全的過障方法。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既掌握障礙賽跑的方法,提高了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的精神,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五、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練、賽、用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通過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訓練幫助學生獲得運動技能,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瑤.運動訓練控制研究的現(xiàn)狀分析與展望[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4).
[2]董必凱.淺談體育教學中“淡化運動技能教學”[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9,(4).
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