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許穎慧
摘 要: 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錯誤思潮,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具有嚴重危害,影響其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歷史虛無主義實質上是以”歷史”之名達到否定歷史、否定黨史國史、否定社會主義制度之實。新形勢下,歷史虛無主義具有許多新的變種,以更為隱秘的方式“潛入”大學生的頭腦,導致大學生對歷史事實以及歷史人物產生誤讀。文章認為歷史虛無主義產生和發(fā)展的原因有國際、國內原因以及人們長期以來的心理基礎,要解決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必須堅持唯物主義歷史觀,堅定文化自信,守好意識形態(tài)陣地,加強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隊伍建設。
關鍵詞: 歷史虛無主義;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同感
中圖分類號:G641;D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9.05.09
歡迎按以下方式引用:王翔,許穎慧.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同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克拉瑪依學刊,2019(5)64-68.
歷史虛無主義即在歷史本體論上固守偏執(zhí)的唯心主義立場,自相矛盾地虛化歷史事實。[1]161-166習近平總書記鮮明地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盵2] 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錯誤政治思潮,影響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強調要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并大力開展了相關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新時代背景下,意識形態(tài)工作形勢依然嚴峻,要讓大學生了解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性實質,對他們進行意識形態(tài)教育,自覺抵制錯誤思潮,從而加強其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
一、歷史虛無主義的發(fā)展過程及實質
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社會思潮,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一部分,是經濟基礎的反映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變化。最早使用“虛無主義”一詞的是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ずR蚶锵!ぱ鸥鞅龋?799年《給費希特的信》中批評康德哲學必定會陷入虛無主義。[3]43-48 “虛無主義”正式成為一種社會思潮的代名詞,后來“虛無主義”在歷史研究領域影響頗深,“歷史虛無主義”一詞隨即出現。蘇聯解體前,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領導人以“重新評價歷史” 為名,歪曲、否定蘇共領導下的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歷史,歷史虛無主義在否定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
歷史虛無主義在中國也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主張學習西方,全盤西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盛極一時;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被賦予了特定的政治概念,即特指否定黨史國史、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等。現階段,歷史虛無主義絕不是一種史學思潮,而是帶有強烈政治色彩,其實質是借“歷史”的外衣否定各種現存的合理性,以達到瓦解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目的。“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對于歷史虛無主義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其本質、了解其各種表現形式、分析原因,進而提出解決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同影響的對策。
二、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影響的表現形式
(一)誤讀歷史人物,曲解歷史事實
近年來,文學創(chuàng)作的氛圍日益自由,許多出版社出版了有關歷史回憶錄、人物傳記、訪談錄等歷史人物書籍。隨著自媒體的興起,一些網站和電視臺也開設了“歷史人物評述”欄目。但是,一些書籍和電視欄目為了博取人們眼球、獲得關注度,發(fā)表一些與人物本身完全不符的言論:以戲謔的方式調侃歷史人物,夸大其缺點而忽略其功績,甚至編造一些子虛烏有的事件詆毀歷史人物,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形象。歷史的商業(yè)化也使得當前歷史題材影視劇趨于娛樂化:從歷史穿越劇到抗日神劇,人們只關注“被改編”的情節(jié)與演員演技,忽視了歷史本身的價值,導致笑談、戲說歷史取代了對歷史史實的研究。誤讀歷史人物、曲解歷史事實,嚴重顛覆了大學生對歷史人物的認知,造成人們對歷史事實的誤讀,否定了歷史人物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意義。
(二)歪曲社會歷史觀,忽視社會規(guī)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學家、藝術家不可能完全還原歷史的真實,但有責任告訴人們真實的歷史,告訴人們歷史中最有價值的東西。”[4]352歷史虛無主義對歷史事實的誤讀、對歷史人物的過度娛樂化會使得大學生漸漸喪失對歷史的敬畏感,產生扭曲的社會歷史觀,導致社會規(guī)范的瓦解。大學生如果對某段歷史不了解,僅憑一些所謂的“過去的真相”“還原”歷史則會對歷史事實產生錯誤理解,不承認過去的史實,不遵循社會歷史規(guī)律。大學生思想相對自由、開放,與外界接觸多,是運用互聯網媒體的主要群體,且辨別能力不高,易受到各種思想的影響。互聯網以自媒體居多,許多“歷史材料”未經審核就輕易散布在網絡,混淆視聽,影響學生的歷史觀。大學生一旦受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他們會忽視社會規(guī)則與制度,盲目追求自由,不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三)對意識形態(tài)標準的認識模糊,消解安全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者最終目的是否定黨史、否定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歷史虛無主義會導致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界定不清、產生混亂,從而削弱他們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歷史虛無主義者通過對近現代史、黨的歷史和國史進行所謂事件還原、歷史解讀以及重新評價,用看似規(guī)范化的學術語言、打著學術的幌子談政治問題,模糊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兩者間的界線,實則打著學術的幌子談政治問題,企圖擾亂人們的思想。現階段,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主要是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主義來批判,認為馬克思主義已不符合當今中國的實際、已經過時了,從而否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動搖其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部分大學生在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滲透下,分不清主流意識形態(tài)與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區(qū)別,不認同馬克思主義理論,削弱了“四個自信”,不利于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安全。
(四)動搖理想信念、扭曲民族意識
理想信念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尤為重要,信仰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仰教育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取得受教育者的心理認同。[5]163-164如果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對黨史國史不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成果不認可,對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道路不理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和理論體系不信任,對五千年來形成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認同,則會意志消沉、動搖價值理念,削弱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甚至會動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削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帶來較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歷史虛無主義不僅會消解大學生對于理想信念認同的理論基礎,也會影響他們踐行理想信念的實際行動。一旦削弱了他們的民族意識,就處理不好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關系,影響社會和諧發(fā)展,同時也大大減弱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青年基礎力量。
三、歷史虛無主義產生的原因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中國社會一直存在,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以更加隱秘的方式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當中。了解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影響的表現形式后,應根據這些表現形式探究其產生與發(fā)展的原因。通過分析,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生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隨著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解體,國際上興起了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合理性的思潮。所謂 “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社會主義失敗論”、歷史停留在資本主義時代的 “歷史終結論”甚囂塵上,[6]45-50這是歷史虛無主義一直存在的國際因素。蘇聯解體后,西方開始對中國進行“和平演變”,歷史虛無主義其實是西方實行“和平演變”政策的新形式。西方利用現代傳媒等方式,將他們的價值觀以網絡途徑傳播,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嚴重地影響了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大學生接受西方價值觀后,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會在其頭腦中萌發(fā)。
其次,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在一次次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中,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80-84與此同時,一些社會矛盾也格外突出: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平衡、社會資源和財富分配不合理、貧富差距懸殊以及腐敗等問題,導致普通社會成員心里不平衡。社會處在深刻轉型時期,利益多元化使得主流價值觀受到沖擊,在別有用心者的煽動、利用下,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由此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動搖其正確的價值觀。如果社會上充斥著否定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否定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人物等言論,家庭中彌漫著否定改革開放成果的思想氛圍,網絡上散播著不真實的歷史解讀等主題的文章,大學生就會受影響,分不清是與非,甚至跟風傳播類似的錯誤言論。
最后,國內具有歷史虛無主義一直存在的思想土壤。[6]45-50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我國對內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整個社會的利益格局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市場利益驅使,有部分人出現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情況,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領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大學生處在價值觀的形成期,容易受到這些不良思想的影響,以“利己主義”作為處世準則,為人冷漠、沒有愛心,在社會生活中不關心他人、以自我為中心等,這些都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的具體表現;“利”字當頭,無視歷史,致使他們不珍惜歷史沉淀的成果,不利于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
四、遏制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消極影響的對策
分析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了解其表現形式、總結其產生的原因,可得出相應的解決對策。要遏制歷史虛無主義的消極影響,大學生必須堅持唯物主義歷史觀,加強對歷史的認同,同時高校教師要做好意識形態(tài)教育宣傳工作,守好意識形態(tài)陣地。
(一)堅持唯物主義歷史觀,對大學生進行歷史觀的教育
歷史虛無主義根本上是一種錯誤的歷史觀,其背離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則,將歷史看作是無規(guī)律、碎片化的,用靜止、片面、孤立的形而上學解釋歷史的變化發(fā)展,沒有把歷史看成連續(xù)發(fā)展的過程而是將各個部分割裂開來,甚至否定歷史對現時社會的作用。歷史虛無主義看似在分析事件、讓人們更進一步了解歷史,實則是利用“還原歷史真相”來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思想。在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時,歷史虛無主義者往往以主觀代替客觀、以細節(jié)代替整體,放大缺點,詆毀英雄人物,損害英雄人物形象,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最好的思想利器。[1]161-166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歷史觀是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理論基礎?!盵8]57-61必須加強對大學生歷史觀的宣傳與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了解真實的歷史,正確看待歷史、辯證分析歷史。大學生要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有關歷史觀的觀點,學好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用唯物主義歷史觀指導自己的思維與行為方式,從而加強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
(二)堅定文化自信,加強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同
要有正確、堅定的立場,必須認識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堅定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盵9]23文化自信為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如果對本國的歷史都不了解,是沒有資格評判歷史的;如果對歷史人物也不了解,就不能隨意評價他們。其次要認同中華文化,樹立文化自信。要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好、守護好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底蘊,才能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要主動了解、學習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好傳統(tǒng)文化故事,促進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對外交流、傳播與發(fā)展。大學生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在世界多種文化的激蕩中保持中華文化的獨特性,才能在國內各種意識形態(tài)交織中鞏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才能在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中增強辨別能力,加強對歷史的認同,不受歷史虛無主義的消極影響。
(三)守好意識形態(tài)陣地,掌握主導權
新聞輿論、出版社、互聯網等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主要陣地,在鞏固意識形態(tài)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些陣地若管控不好會成為滋生和傳播錯誤思潮的溫床。[1]161-166這就要求各個意識形態(tài)陣地守好自己的領域,讓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占據主導地位。新聞媒體是傳播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主要渠道,新聞工作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擔當,做到肩上有責任、心中有標準,堅持把主流思想傳入大學生的頭腦,不讓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給他們帶來負面影響。出版社承擔著普及歷史知識的重任,必須要提高出版書籍的質量;要鼓勵文藝工作者多寫有關歷史題材的書籍,并嚴審書籍內容的真實性與可信度,讓公開出版的書籍成為傳播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主要載體,為大學生提供了解歷史的途徑和渠道。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加快,消息可能在一秒之內散布到全國各地,輿論控制與管理形勢較之前更加復雜。互聯網已站在當前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最前沿,不牢牢掌握網絡陣地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就無法真正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8]57-61必須把黨管媒體貫徹到互聯網領域,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加強對網絡自媒體的監(jiān)管力度,嚴懲在網絡中不負責任地發(fā)布不實言論的自媒體。只有守好意識形態(tài)的各個陣地、掌握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才能確保大學生不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
(四)加強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隊伍建設,做好意識形態(tài)宣傳工作
高校教育是大學生接受歷史觀教育的主要方式,課堂教學是學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要完善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提升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強化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一方面,高校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歷史觀教育,把握好歷史觀教育的主要方向,要做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學會辨別歷史虛無主義思想并自覺抵制錯誤思潮。大學生對信息甄別能力不強,易被“洗腦”,教師對意識形態(tài)宣傳工作要嚴格把關,確保講授內容符合主流意識形態(tài),盡量減少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當發(fā)現學生產生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時應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幫助他們轉變錯誤觀念。另一方面,高校教師要對授課方式和話語體系進行創(chuàng)新,改變以往刻板、單一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方式,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觀看歷史題材的電影、時政視頻等,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黨史國史;同時要積極創(chuàng)新話語方式,將官方話語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來,實現政治話語通俗化、樸實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理論知識,講好中國歷史、黨的故事、新中國的故事,讓大學生感興趣、愿意聽、聽得懂。
五、結語
要遏制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首先要搞清楚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實質,了解其發(fā)展的歷史過程。通過對歷史虛無主義給大學生帶來消極影響表現形式的深入剖析,總結出歷史虛無主義產生的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多方面發(fā)力,各個主體要采取措施共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高校、各類意識形態(tài)陣地以及新媒體都是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主力軍。大學生對錯誤思潮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外界的各種聲音迷惑;理性看待歷史,尊重歷史文化中傳承下來的精華,大力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而加強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
參考文獻:
[1]謝禮圣.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謬誤、消極影響及遏制途徑 [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9(3).
[2]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N].人民日報,2013-06-25(2).
[3]楊龍波,季正聚.歷史虛無主義的流變邏輯及其新表現[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8(4).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萬舒全.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高教學刊,2017(6).
[6]張海鵬,趙慶云.歷史虛無主義的若干表象及其實質[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8(9).
[7]魏佳.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泛起的社會心理成因及其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4).
[8]陳清,劉珂.自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傳播的特點、危害及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16(3).
[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