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
- 吸納與變遷:高昌細密畫中的植物圖像研究
杰《白衣白冠的摩尼教抄寫僧》①古絲綢之路貿(mào)易繁盛時期,細密畫隨著粟特人的商隊進入高昌(現(xiàn)新疆吐魯番市),多以插圖及繪畫的形式裝飾于摩尼教典籍、絲綢及經(jīng)幡上。植物作為高昌細密畫中的常見內(nèi)容,反映當?shù)厝罕姷纳铒L俗、種植習慣等。以圖像學理論為基礎,從藝術特征、審美價值等角度分析高昌細密畫中的植物圖像特征演變過程及藝術風格,可為高昌細密畫研究帶來新的探索方向。高昌細密畫中的植物形象及紋飾是體現(xiàn)文化交流與審美互通的視覺符號,對古絲綢之路文化藝術傳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
新疆藝術 2023年5期2023-10-30
- 草庵小徑
僅存最為完好的摩尼教寺廟,是我國研究世界宗教史和古代海上交通史極為珍貴的重要實物依據(jù),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摩尼教,3 世紀誕生于波斯,主張靈魂從肉體上徹底解脫,強調禁欲、素食,9 世紀傳入泉州,改稱“明教”。站在草庵寺的門口,石柱和石框上的幾副楹聯(lián)吸引了我的眼光,“神靈體正勝佛國,地寂景幽似西天”夸贊草庵勝似佛國西天;“萬石峰中,月色泉聲千古秀;八方池內(nèi),天光云影四時春”描繪了草庵美麗的自然景色。1933 年,近代高僧弘一法師來到草庵,撰寫的兩副對聯(lián)“
散文選刊·下半月 2023年8期2023-09-09
- 絲綢之路上的摩尼教繪畫藝術
□ 周菁葆信仰摩尼教的回鶻國王摩尼教是公元3 世紀在波斯興起的世界性宗教。因創(chuàng)造人為摩尼而得名。摩尼教開始傳入中原地區(qū),應在公元4 世紀,當然這僅僅是民間傳遞的信息。摩尼教正式以官方形式傳入中國,在公元694年,這在《佛祖統(tǒng)記》卷39 中有載:“波斯國人拂多誕,持二宗經(jīng)偽教入朝?!币?、摩尼教傳入西域公元719 年,吐火羅國(今阿富汗)支汗那王帝賒,上表唐玄宗,獻一能解天文的摩尼傳法者慕閣,盛稱其人智慧幽深,無所不知,請求唐玄宗為其傳教設置法堂。公元731
新疆藝術 2023年3期2023-06-21
- 回鶻男子首服三叉冠形制探究
8身,高昌古城摩尼教K 遺址內(nèi)“藏書室”壁畫殘片,柏孜克里克第31窟前壁門左側1身,北庭高昌回鶻佛寺遺址S104殿1身,焉耆縣七個星遺址第9窟1身,高昌古城出土的麻布幡正反面人物2身,榆林窟39窟1身。柏孜克里克第16窟北側內(nèi)壁四身供養(yǎng)人以及莫高窟第61窟5身。1.2 三叉冠形制分析根據(jù)表1的統(tǒng)計并結合遺存圖像繪制三叉冠冠飾的線稿圖,并按照時間進行排序,如圖 1所示。(a) 七個星遺址 (b) 庫木吐喇38窟 (c) “可汗宮”壁畫(d) 布幡 (e) 柏
紡織高?;A科學學報 2022年3期2022-11-12
- 再論吐蕃與景教、摩尼教的聯(lián)系
關吐蕃與景教、摩尼教聯(lián)系的5組史料的性質、年代與真?zhèn)芜M行了重新檢視,以此探討景教、摩尼教在吐蕃的傳播路徑與范圍,并著重對學界所提出的摩尼教相關知識自劍南道傳入吐蕃之說進行了辨析。景教與摩尼教的傳播主要發(fā)生在吐蕃新占領的敦煌,西境拉達克一帶的景教和摩尼教色彩粟特語題記屬于麝香之路上的粟特商人或者使者。有關摩尼教與景教的知識可能正是從敦煌和拉達克兩條路經(jīng)傳入吐蕃宮廷。這兩種宗教也未能在吐蕃腹地獲得實質性的傳播。關鍵詞:吐蕃;景教;摩尼教;劍南禪宗 中圖分類號:
敦煌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1
- 由活化石到活歷史
——讀楊富學著《霞浦摩尼教研究》
0030)著名摩尼教研究專家楊富學先生所著《霞浦摩尼教研究》(以下簡稱楊著)于2020年11月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這是繼《回鶻摩尼教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之后楊富學教授推出的第二部摩尼教研究專著。先前出版的《回鶻摩尼教研究》以回鶻語摩尼教寫本、吐魯番出土回鶻摩尼教壁畫為基本資料,結合漢文、波斯文文獻的相關記載,系統(tǒng)深入地探討了摩尼教在回鶻的發(fā)展情況,內(nèi)容豐富,論證周密,在回鶻學、摩尼教研究領域多有拓荒之舉,引起了學術界廣泛的關注[1]。與
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03-24
- 明教與祆教之善惡斗爭:《封神演義》敘事的宗教性質
明教即本土化的摩尼教這個角度來闡釋《封神演義》。張政烺認為,“闡教大概就是闡明正教之意。通天教主是狐貍精,是‘通天神狐’。古人常說‘通天神狐醉露其尾’,而截教的截字就是割尾巴”[4]。何滿子結合《封神演義》形成的歷史語境認為:“截教的門徒都自稱是‘煉氣士’,這恐怕和明代道士中得勢的丹鼎派排斥吐納派的教派斗爭不無聯(lián)系?!盵5]李亦輝認為:《封神演義》實乃“混合三教,以儒為本”[6]。潘百齊、劉亮認為,闡教、截教與民間宗教有關[7]。這一認知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確
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2-02-28
- 華化摩尼教冥界觀與敦煌本《十王經(jīng)》關系索隱
福建霞浦發(fā)現(xiàn)的摩尼教科儀書中,也有許多關于“濟度亡靈”的內(nèi)容,可以看到,霞浦摩尼教中存在著極為成熟的幽冥世界。在這一幽冥世界中,地獄“十王”出現(xiàn)的頻率不低且在冥界諸神中占據(jù)了較為重要的地位,和留存于敦煌的《十王經(jīng)》及其“十王”思想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波斯摩尼教入華后,在保留自身宗教屬性的基礎上,延續(xù)和吸收了中土固有的冥界觀念,最終形成了自身獨有的霞浦摩尼教冥界信仰觀念。關鍵詞:霞浦文獻;摩尼教;《十王經(jīng)》;冥界觀 中圖分類號:B989.1;K870.6?
敦煌研究 2021年5期2021-12-21
- 回鶻扇形冠造型藝術分析
存分析2.1 摩尼教絹畫在高昌古城摩尼教寺院遺址發(fā)掘出的一份摩尼教絹畫,畫面內(nèi)容為兩個菩薩,一個在下,一個在上,下面為供養(yǎng)人。在蓮花寶座下方繪有一個供養(yǎng)人形象,雖只殘留胸部以上,但清晰可見的是他的頭上戴有和同時期回鶻男性供養(yǎng)人廓形一樣的扇形頭冠,一只手放在胸口前虔誠信仰,如圖2(a)所示,該人物很有可能是當時的回鶻貴族參加摩尼教寺院的活動。從絹畫中可以推測,該供養(yǎng)人為回鶻人。絹畫中保留下來的供養(yǎng)人屬于貴族或者官員。色呈扇面形狀立于頭頂中央,系帶打結于頜下,
化纖與紡織技術 2021年3期2021-10-16
- 摩尼教“樹”信仰及其哲學化二元論思想
要:敦煌文獻《摩尼教殘經(jīng)》《摩尼光佛教法儀略》和《下部贊》中時常出現(xiàn)對“樹”的描述,在摩尼教中,樹充任重要象征和哲學符號。尤其是其中的“活樹”和“死樹”,乃摩尼教用來表達貫穿其教義核心的光明與黑暗的二元論思想最貼切的象征,從而通過闡明光明與黑暗二元之間的斗爭,來彰顯中際時期世界明暗二宗之戰(zhàn)的深化和繼續(xù),借由“扶明克暗”來體現(xiàn)人類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心靈的善惡和修行的優(yōu)劣。這不僅直接影響到人類自身明暗二性的強弱變化,亦將最終決定靈魂能否及早得救、復歸光明天國。關
敦煌研究 2021年3期2021-09-12
- 摩尼教審判繪畫二幀*
華館所藏之畫為摩尼教畫像之前,僅有一幅畫作與審判有關,即MIK III 4959的背面①Hans-Joachim Klimkeit,Manichaean art and calligraphy,Leiden:Brill,1982,p.37.Gulácsi Zsuzsanna,Man?ichaean art in Berlin collections,Turnhout:Brepols,2001,pp.79-81.在都柏林的會議上吉田豊教授提到另一幅含有審判景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07-28
- 研究述評:波斯摩尼教在中土的道化
州730002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于3世紀創(chuàng)立的世界性宗教,由于其具有積極吸納其他宗教內(nèi)容的特性,因而在世界范圍內(nèi)流傳甚廣。摩尼教于武則天延載元年(694)傳入中國,并于玄宗期間遭到封禁,直至8—9世紀間,又由于受到回鶻的尊崇而重新在中原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840年,回鶻滅亡,摩尼教亦在會昌法難中遭遇滅頂之災,自此在中原難以立足,少部分教眾在回鶻呼祿法師的帶領下南逃至福建,改頭換面,繼續(xù)發(fā)展,最終得以存留至今。一、關于波斯摩尼教入華進程及道化初始之論說由于摩尼
東方論壇 2021年1期2021-04-15
- 回鶻摩尼教諸神之名考
0081)回鶻摩尼教文獻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神祇比較多,名字不好記,每一位神一般有好幾個名字。摩尼教諸神名稱的命名一般采用四種形式:直接借用古敘利亞語的名稱來命名;翻譯古敘利亞語名稱來命名;與馬自達教神話人物的名稱聯(lián)系起來命名;根據(jù)人物性質來命名。①因此,一個神在不同的場合可能以不同的名稱出現(xiàn),如“凈風”在粟特語中通過古敘利亞語名稱的翻譯來命名為Wad?iwanta(g);通過與馬自達教神話人物的名稱聯(lián)系起來命名為Wi?parkar。回鶻語在借用伊朗諸語形式的同時
河西學院學報 2021年1期2021-03-15
- 民國《平陽縣志》摩尼教資料新考
志》不僅發(fā)現(xiàn)了摩尼教新資料,即今蒼南縣括山鄉(xiāng)下湯村的元碑《選真寺記》和元代陳高所撰《竹西樓記》,而且作了初步考證。隨著福建霞浦文書和日本藏摩尼教繪畫的發(fā)現(xiàn),近年來中國東南摩尼教的研究進展迅速,對這些資料可以作一些新的分析。本文先著錄民國《平陽縣志》的有關資料,再介紹這些資料的收集和考據(jù)者劉紹寬,并以20世紀初中外摩尼教研究為背景,評估劉紹寬考據(jù)的得失。再簡要回顧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這些資料的研究,進而對資料中講到的“食必紅蕈”“蘇鄰”以及“七時”等內(nèi)容,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21年5期2021-03-10
- 福建摩尼教文書中的《下部贊》引文辨析
——《下部贊》異本探秘
參見《福建霞浦摩尼教科儀典籍重大發(fā)現(xiàn)論證》,《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5期171-172頁)和林悟殊(參見《摩尼教華化補說》,蘭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輯出,讀者可以方便地參閱。。以下是筆者以前的一篇論文中分析過的引文清單[1],根據(jù)《下部贊》贊美詩的順序排列(2)筆者用屏南文書的最新發(fā)現(xiàn)的引文補充了原來所列的表。在本文中使用的縮寫如下:H=《下部贊》(敦煌);MG=《摩尼光佛》(霞浦);XQK=《興福祖慶誕科》(霞浦);DQK=《點燈七層科冊》(霞浦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21年5期2021-03-10
- 霞浦摩尼教文獻研究述評*
院)一、 關於摩尼教之入閩與霞浦摩尼教抄本的發(fā)現(xiàn)摩尼教,亦稱明教,爲波斯人摩尼創(chuàng)於3世紀,它積極吸收了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和佛教等各大宗教之教義,將其創(chuàng)教之人吸納入自身的“光明使者”亦或先知的體系中,並讓摩尼本人成爲“衆(zhòng)使徒之封印”,此即後世摩尼教“五佛”之由來。摩尼教在摩尼生前即積極向東西方發(fā)展,其徒末冒已將光明教義傳至中亞,至7世紀後期,約在唐高宗亦或武則天爲帝之時,摩尼教正式傳入中華。和任何一種夷教一樣,摩尼教在中華大地傳教經(jīng)歷亦極坎坷,雖安史亂後於
敦煌學國際聯(lián)絡委員會通訊 2020年0期2020-12-31
- 從晉江草庵看摩尼教在泉州的興衰
文物保護單位。摩尼教于公元3世紀創(chuàng)立,是波斯人摩尼(約216—276),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它糅合佛教、基督教、襖教(拜火教)三種教義而成。其教義崇尚光明,反對黑暗,故亦稱明教。摩尼教于公元7世紀末,唐高宗年間傳入中國,至9世紀唐開元中已傳至泉州。教義為“二宗三際論”?!岸凇奔垂饷骱秃诎?,兩者是永遠分離的;“三際”即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摩尼認為,在過去,光明與黑暗相遇;在現(xiàn)在,光明號召許多明使要將黑暗驅逐出去;在未來,光明戰(zhàn)勝了黑暗。唐會昌三年(843),武
東方收藏 2020年11期2020-12-06
- D.Durkin-Meisterernst,The Hymns to the Living Soul. Middle Persian and Parthian Texts in the Turfan Collection (= Berliner Turfantexte, 24), Turnhout:Brepols, 2006, XLIV+235 pp.
文書不僅是探討摩尼教教義的基礎,其對於探討新波斯語語言和文學的産生過程,尤其是詩歌的文體演變更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讚美詩是摩尼文中古伊朗語文獻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由於摩尼教有撰寫新詩的傳統(tǒng),吐魯番文獻中保存了公元3—11世紀所創(chuàng)作的讚美詩的豐富樣本,可以説保留了中古伊朗語摩尼教文學完整的發(fā)展脈絡。正如拉扎德(G.Lazard)所言,新波斯語語言和文學出現(xiàn)的歷史過程存在著諸多謎題。新波斯語文學發(fā)端於詩歌,發(fā)源於伊朗東部的錫斯坦、呼羅珊和中亞河中地區(qū)。而新波斯語詩歌
敦煌吐魯番研究 2020年0期2020-11-30
- 霞浦摩尼教歷史文化研究述評*
730000)摩尼教亦稱明教,為波斯摩尼創(chuàng)于3世紀,它曾積極吸收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和佛教等各大宗教之理念,將其創(chuàng)教之人吸納入自身的“光明使者”亦或先知的體系中,并讓摩尼本人成為“眾使徒之封印”,此即后世摩尼教“五佛”之來由。在摩尼生前,其徒末冒已將光明教義傳至中亞,至7世紀后期,約在唐高宗亦或武則天之世,摩尼教正式傳入中華。然而在一個半個世紀后的武宗會昌年間,摩尼教卻遭遇滅頂之災,從此絕跡中原。幸一脈不絕,由呼祿法師傳入八閩,歷五代宋元,至今孑遺仍存。自
絲綢之路 2020年1期2020-08-04
- 明教護法考*
羽從現(xiàn)存漢文摩尼教經(jīng)典及史料中的神名來看,明教神譜基本沿襲了中亞傳統(tǒng),福建新發(fā)現(xiàn)的霞浦文書中更是增加了不少源于中古伊朗語而不見于敦煌摩尼教三經(jīng)的神名,其中就包括一組護法神名。依據(jù)漢文經(jīng)典,護法明使既是信徒贊美祈愿的對象,更是引導信徒走向光明的護持者。敦煌《下部贊》中的《嘆諸護法明使文》就是對明教中護法明使的贊頌,共三疊,其中出現(xiàn)三個神名。值得一提的是,茨默先生早在2014年即發(fā)現(xiàn)并釋讀出與這一贊頌平行的古突厥語文書(2)Peter Zieme, “Alt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2020-03-27
- 晚清華北地區(qū)民間太陽神信仰覓蹤
時期興盛一時的摩尼教這一外來信仰。據(jù)此推斷,若深入開展田野調查和挖掘地方文獻,在山東等華北鄉(xiāng)村也許會發(fā)現(xiàn)摩尼教信仰的“活化石”,與福建等地的發(fā)現(xiàn)互相印證。民間信仰;太陽神;太陽會;摩尼教中國的太陽神信仰就起源而言,有兩個系統(tǒng):一是中華本土太陽神信仰,從遠古流傳至今;一是公元八世紀由波斯摩尼教傳入的外來信仰。對于前者,學術界已作了充分的研究,其中包括從民間教派角度,就其源流、內(nèi)容和文化象征意義進行探討(1)。對于后者,有些學者已注意到摩尼教的太陽信仰對中國民
阜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4期2020-03-22
- 從政教關系視角比較黃巾起義與方臘起義
天師道 ? ?摩尼教 ? ?黃巾起義 ? ?方臘起義一、引言筆者讀何忠禮的《宋代政治史》后,發(fā)現(xiàn)其中方臘起義篇章很有意味,頓覺方臘起義較之漢末黃巾起義有類似之處。最顯著的是都以宗教為外衣,以宗教信眾為起義基礎,又因為兩種宗教與政權關系的不同而產(chǎn)生兩種截然不同的影響和結局。受到政權接受的本土宗教天師道,無論是在其后黃巾起義的影響力,抑或是對政權的沖擊力而言都遠高于外來的摩尼教下的方臘起義。比較兩者的不同,不僅可以使中國漢末至宋期間的變革關系梳理清晰,而且可以
文教資料 2019年29期2019-12-25
- 對日本藏“江南摩尼教繪畫”的一點思考*
拙譯《一幅宋代摩尼教〈夷數(shù)佛幀〉》,《藝術史研究》第10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39-189頁;“大和文華館藏マニ教絵畫にみられる中央アジア來源の要素について”,《大和文華》,第119號,2009年,第17-34頁;Z. Gulácsi & Jason BeDuhn, “Picturing Mani’s Cosmology: An Analysis of Doctrinal Iconography on a Manichaean Hang
海交史研究 2019年3期2019-12-14
- 詮釋信仰:回鶻與摩尼教關系的多維透視
曉靜內(nèi)容摘要:摩尼教是回鶻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它對回鶻社會的文化、政治、經(jīng)濟等產(chǎn)生過深刻的影響,因此摩尼教研究是回鶻研究領域中一個重要的方面?!痘佞X摩尼教研究》一書系統(tǒng)地論述了回鶻與摩尼教之間激蕩融合的歷史過程,??焙脱a正了以往研究中的諸多問題,多角度詮釋回鶻的摩尼教信仰,堪稱回鶻學研究的典范之作。關鍵詞:回鶻;摩尼教中圖分類號:K2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9)03-0137-04Abstract: Manichaeis
敦煌研究 2019年3期2019-08-07
- 高昌α寺遺址所出摩尼教、佛教寺院回鶻文賬歷研究*
世紀后半葉改宗摩尼教,給予摩尼教國家層次的保護。9世紀中期回鶻帝國瓦解之后,回鶻游牧民西遷到東部天山地區(qū)建立西州回鶻王國,其統(tǒng)治階層直至10世紀中葉仍保持摩尼教信仰。不過,從10世紀后半葉起,在塔里木盆地保持深厚文化傳統(tǒng)的佛教勢力逐漸滲透到回鶻統(tǒng)治階層,與摩尼教相互對抗,降至11世紀,回鶻摩尼教為佛教所壓制。關于上述回鶻自摩尼教向佛教改宗的象征物,是如本文題目中所提到的高昌故城寺院遺址α。這個寺院遺址α位于西州回鶻冬都高昌城內(nèi)西南,在摩尼教占據(jù)優(yōu)勢的10世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2期2019-03-22
- 摩尼教與霞浦文書、屏南文書的新發(fā)現(xiàn)*
統(tǒng)申謝意。一、摩尼教史的新材料與新問題有關初創(chuàng)于波斯、東傳到中國的摩尼教,唐代以后的史籍有豐富的記載。這數(shù)十條基礎史料,先后由中外十余位學者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披檢甄別出來*目前收錄漢文史料中有關摩尼教的記載相對全面的是陳垣《摩尼教入中國考》,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第1卷第2號,1923年4月,第203—240頁。修訂本收入《陳垣學術論文集》第1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329—397頁。。對東南沿海地區(qū)摩尼教的專題研究一直是學術界持續(xù)關注的一個重點,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5期2018-09-23
- 中亞語言與文字中的摩尼教文獻*
持,謹表謝意。摩尼教文獻術語素稱難譯,本文對學界現(xiàn)有的成熟譯名接受沿用,也嘗試做一點新的譯名建議,原則之一是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音譯,對非專名標題盡量加以義譯,如摩尼教書名ābuhragān,中古波斯語義為“獻給沙溥羅(王)”即據(jù)中古波斯語義譯為《沙溥羅御覽》,希望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對多民族文化交融地區(qū)的多語共存文化和圣典的多語種文本的研究而言,在新疆吐魯番盆地出土發(fā)現(xiàn)的宗教社團圣書文獻是一個引發(fā)人探究興味的對象。正如佛教、摩尼教和基督教聶斯托利派在中亞地區(qū)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5期2018-09-22
- 絲綢之路上粟特的多元宗教文化及其東傳
其他兩個景教和摩尼教的東傳也與中亞粟特人密切相關。粟特人在佛教傳播中發(fā)揮的作用也不能被弱化。一、粟特與瑣羅亞斯德教的東傳瑣羅亞斯德教源于波斯,創(chuàng)始人為瑣羅亞斯德。該教主張二元論,認為宇宙間有善惡二神?!栋⒕S斯塔經(jīng)》是其經(jīng)典,其中包括教義、戒律和禮儀。在大流士一世統(tǒng)治時期,瑣羅亞斯德教成為了古波斯國教。瑣羅亞斯德教在中亞三大區(qū)域(巴克特里亞、花拉子模和索格底亞那)的一些古代民族中傳播,但在安息王朝初期由于希臘文化的影響曾經(jīng)一度消沉,到安息王朝后期才逐漸復蘇。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2期2018-03-03
- 論唐與回鶻關系的歷史轉折
會昌滅法與回鶻摩尼教之關聯(lián)在中原地區(qū),自會昌三年(843)開始,唐朝針對回鶻,一改允許其傳教之舊策,大舉剪除其尊奉的國教——摩尼教。會昌滅法,史有詳載。按照學術界通行的說法,會昌滅法主要針對的是佛教,至于摩尼教、景教、拜火教,都受了佛教的牽連。然深究會昌滅法的具體進程,可以看出,情況遠非如此。摩尼教并非受到佛教的牽連,而有可能恰好相反。摩尼教在唐朝的傳播始于唐武則天延載元年(694),但未久便遭到唐玄宗的禁斷,“開元二十年(732)七月敕,末摩尼本是邪見,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年11期2017-11-13
-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存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廟,位于晉江華表山南麓。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實物依據(jù)。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草庵始建于宋代紹興年間,初為草筑故名。元順帝至元五年(公元13卯年)改為石構歇山式建筑。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檐下用單挑出拱。正廳內(nèi)依崖鑿一圓形佛龕,直徑19米,圈內(nèi)浮雕一尊摩尼光佛坐像,佛身高152米,寬0.83米,面容圓潤,眉毛隆起,散發(fā)披肩,顎下二條長須,臉、身、手三部分巧妙地利用巖石不同的自然色調構設,風格迎異。背雕毫光四射紋飾,世稱“摩
海峽影藝 2017年3期2017-09-25
- 粟特語摩尼教文獻中所見10至11世紀的粟特與高昌關系*
田 豊粟特語摩尼教文獻中所見10至11世紀的粟特與高昌關系*吉 田 豊本文蒐輯三件發(fā)現(xiàn)于吐魯番的摩尼教文書,以揭示公元10—11世紀間粟特地區(qū)與天山東段地區(qū)吐魯番盆地綠洲國家之間的交流關系。前一件文書記述了由粟特地區(qū)輸入棉布,后兩件則證明了撒馬爾罕和吐魯番兩地摩尼教徒之間的通信聯(lián)系。吐魯番發(fā)現(xiàn)的新波斯語文獻很可能代表了居住在薩曼王朝或黑韓王朝統(tǒng)治時期的撒馬爾罕的摩尼教徒的著作。柏孜克里克書信B是由一位摩尼教主教寄送的,他的居住地是撒馬爾罕附近的Tūdh城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5期2017-09-21
- 摩尼教符咒從波斯到阿拉伯和中國福建的流傳*
尤 小 羽摩尼教符咒從波斯到阿拉伯和中國福建的流傳*尤 小 羽作為一種高度復雜、包羅豐富的宗教思想體系,摩尼教在數(shù)術方面以往不甚突出,但根據(jù)歷史記載和出土發(fā)現(xiàn),摩尼教在大體系之外的確有小傳統(tǒng),巫術、咒語便是其中的一類。國際學者對中古伊朗語和阿拉伯符咒的研究,為進一步梳理語義解釋和轉譯過程提供了基礎。近年新發(fā)現(xiàn)的漢傳明教系統(tǒng)的閩東霞浦文書中,有專門的禱雨儀式書,印證了唐代史籍中摩尼師參與地方祈雨的事實。霞浦文書中屢見的中古伊朗語源的漢字音寫咒語,使我們看到甚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2期2017-03-28
- 吐峪溝石窟線描壁畫
、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都曾在吐魯番流行過,只是影響大小與流行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而已。就吐峪溝石窟而言,可以說是古代吐魯番佛教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薩滿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也曾在這一帶有著不同程度的傳播。石窟南側有著名的吐峪溝麻扎,為新疆伊斯蘭教圣地之一。麻扎坐落于原來的佛教圣地上,體現(xiàn)了該地區(qū)佛教與伊斯蘭化的交替。吐魯番自古以來就是溝通東西方的通道——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吐魯番西12公里處的交河故城溝西臺地上,考古學家采集到了大量
大觀(書畫家) 2017年5期2017-03-22
- 關于唐寫本《摩尼教經(jīng)》的解讀
)關于唐寫本《摩尼教經(jīng)》的解讀王姿怡 (國家圖書館,北京 100081)近代中國文化學術史上有四大發(fā)現(xiàn),1900年6月22日莫高窟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的敦煌遺書就是其中的代表,敦煌遺書中包括《下部贊》《摩尼光佛法儀略》和《摩尼教經(jīng)》等三件摩尼教經(jīng)卷寫本,而本文的研究則主要圍繞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摩尼教經(jīng)》展開?!?span id="syggg00" class="hl">摩尼教經(jīng)》;敦煌藏經(jīng)洞;唐寫本提到摩尼教,我國大部分民眾都會感到陌生,但其舊譯名明教卻在中華大地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作為曾有過較高影響力的宗教,摩尼教在
文化學刊 2017年2期2017-03-11
- 霞浦抄本夷偈“弗里真言”辨釋
音文字,殆源自摩尼教的中古波斯語和帕提亞語之夷偈。個中有號稱“弗里真言”者二首,並見於三個不同抄本。本文將之參校並試行解讀,論證其爲來華摩尼僧之口頭傳授,歷經(jīng)多代口傳耳受後,始爲不諳夷語之明教徒作爲咒語使用,復被用近音漢字形諸書面,輯入霞浦清初靈源法師所用之科儀本。關鍵詞: 霞浦 摩尼教 明教 帕提亞語 中古波斯語一 引 言近幾年福建霞浦新發(fā)見的科儀抄本,*詳參陳進國、林鋆《明教的新發(fā)現(xiàn)——福建霞浦縣摩尼教史跡辨析》,載李少文主編《不止於藝——中央美院“藝
中華文史論叢 2017年2期2017-01-28
- 福建霞浦與福州福壽宮摩尼教文物比較研究
浦與福州福壽宮摩尼教文物比較研究林子周(蒼南縣政協(xié)文史委,浙江,蒼南,325800)近年來,在福建霞浦縣先后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可觀的摩尼教齋醮科儀典籍與文物,引起國內(nèi)外學界的關注。齋醮科儀典籍方面,已有學者進行比對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抄本與敦煌出土摩尼教漢文文獻屬于同源關系。除了齋醮科儀典籍之外,摩尼教文物在霞浦與福州福壽宮多有收藏,非常珍貴。通過對霞浦摩尼教文獻、文物與福州福壽宮所見文物資料的比較研究,可以看出,福州福壽宮與霞浦的摩尼教遺存雖小有不同,總體上可以說是如
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6期2017-01-12
- 步尋草庵
世界碩果僅存的摩尼教遺址,深深地把我震撼。摩尼教創(chuàng)立于公元3世紀,675年傳入新疆高昌,逐漸向東輻射,9世紀傳入泉州,創(chuàng)始人是南巴比倫人摩尼。摩尼創(chuàng)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宗教時,很年輕,才25歲。這新教,以拜火教為基礎,雜糅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倫的宗教思想。教義為“二宗三際論”。光明和黑暗,兩者是永遠分離的,此謂“二宗”;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此謂“三際”。摩尼認為,在過去,光明與黑暗相遇;在現(xiàn)在,光明號召許多明使要將黑暗驅逐出去;在未來,光明戰(zhàn)勝了黑暗。唐會昌
散文百家 2016年12期2017-01-11
- 高昌故城摩尼教絹畫中的十字架與冠式
——以勒柯克吐魯番發(fā)掘品中的一幅絹畫為例
遺址發(fā)掘了一個摩尼教寺院,獲取了大量的摩尼文、回鶻文等文字的摩尼教文獻和一些精美絕倫的摩尼教藝術品,當中就有一份殘損的摩尼教絹畫。*[德]阿爾伯特·馮·勒柯克、恩斯特·瓦爾德施密特著,管平、巫新華譯《新疆佛教藝術(上)》,烏魯木齊:新疆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15頁。注意到這幅絹畫的學者并不多,除了勒柯克對之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外,其他學者對這幅絹畫一般是作為一種摩尼教素材加以引用,而并沒有對其宗教屬性和其中所反映的歷史價值進行充分的探討。本文擬對該絹畫內(nèi)
敦煌學輯刊 2016年3期2016-12-07
- 看摩尼遺教 賞摩崖石刻
便是國內(nèi)僅存的摩尼教遺存,而摩尼教也就是小說中所謂的波斯明教。我們從酒店出發(fā),專車抵達華表山下,抬眼望山滿目青山綠意,步行經(jīng)過隘門,山腳一隅宛若私家園林,而草庵寺依山腰建筑于上。從低隨山勢向上仰看整座建筑,格局不大但建造風格外古樸精巧,從右側石階拾級而上,可直達草庵寺。這里的庵堂有多幅對聯(lián),其中庵內(nèi)柱聯(lián)有弘一法師親筆撰述對聯(lián),“廣大寂靜三摩地,清凈光明遍照尊”,其書法雅致含蓄與庵內(nèi)氛圍相輔成趣。至于庵內(nèi)正廳堂內(nèi)石壁的摩尼光佛摩崖造像便是此處的核必所在,也就
海峽旅游 2016年6期2016-07-04
- 霞浦抄本夷偈《明使讚》《送佛讚》考釋
——兼説霞浦抄本與敦煌吐魯番研究之關係
先生擔綱的霞浦摩尼教(明教)史跡調查,新發(fā)現(xiàn)了一批與夷教有涉的民間法師科儀抄本*陳進國、林鋆《明教的新發(fā)現(xiàn)——福建霞浦縣的摩尼教史跡辨析》,李少文主編、雷子人執(zhí)行主編《不止於藝——中央美院“藝文課堂”名家講演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343—389頁。,學界、媒體或目其爲新發(fā)現(xiàn)的摩尼教、明教經(jīng)典*參元文琪《福建霞浦摩尼教科儀典籍重大發(fā)現(xiàn)論證》,《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5期,168—180頁;樊麗沙、楊富學《霞浦摩尼教文獻及其重要性》,《世界宗教
敦煌吐魯番研究 2016年0期2016-05-16
- 宋代民變與摩尼教的蟠結和原委
)?宋代民變與摩尼教的蟠結和原委楊富學,彭曉靜(敦煌研究院 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30)[摘要]宋代東南沿海一帶民變頻繁,不少與摩尼教相蟠結。摩尼教本為一尚和戒斗、奉行王道而又特別注重道德的宗教,何以淪為農(nóng)民起義的工具,長期困擾學界。從近期福建霞浦、泉州和福州等地發(fā)現(xiàn)的摩尼教資料看,宋代摩尼教在遭受來自官府的種種打壓后,開始由尚和戒斗而向尚武斗狠方向轉變,以圖自保,同時向幫會化轉型,逐漸形成了嚴密的宗師體系和堂口組織,加上摩尼教崇尚光明,
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3期2016-04-04
- 論南宋“吃菜事魔”與明教、白蓮教的關系
白蓮教;明教(摩尼教)入宋前后,摩尼教改稱明教,這種將教主命名改為以教旨命名的更動,更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在明教流傳的過程中,不斷地摻入了中國本土各種文化元素,其傳播形式也發(fā)生重大變異。它培育并生發(fā)出機構型的組織形式,產(chǎn)生了渲染仇視現(xiàn)實和盲目膜拜教主的情緒,教主通過各種強制性的精神手段和暴力行為控制教徒,制造出政治與法律的事件。南宋時醒目的“吃菜事魔”現(xiàn)象,正是各種異端宗教之總稱,也融匯了明教與本土宗教的元素。陳高華指出,“吃菜事魔是當時各種異端宗教的總稱,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3期2016-03-16
- 霞浦抄本無題夷偈一首考釋
包含了近千言的摩尼教夷偈遺跡,據(jù)考多爲帕提亞語和中古波斯語混用,這意味著身居異國他邦的摩尼僧,對華夏信徒口授夷偈時,並非嚴格依照中亞教會的固有文本,而是混用故土兩種“母語”。本文復以霞浦抄本《興福祖慶誕科》所見一首無題夷偈爲個案,考其乃變造自《下部讃》第2 首音譯詩偈,係會昌宗教迫害時逃亡福建之摩尼僧所爲。其口授給當?shù)匦磐剑瑲v經(jīng)多代口口相傳後,始由不諳夷語之霞浦人氏,用近音漢字錄載下來,爾後被民間法師采入謀生用的科儀本。該偈之由來益證霞浦夷偈並非直接音譯自
歐亞學刊 2016年1期2016-03-03
- 霞浦摩尼教學術研討會綜述
會科學院)霞浦摩尼教學術研討會綜述李曉燕(蘭州大學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由敦煌研究院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史館聯(lián)袂主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xié)會、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福建絲綢之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福建福壽宮管委會共同承辦的“霞浦摩尼教學術研討會”於2016年3月16日至2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霞浦縣和屏南縣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敦煌研究院、新疆大學、塔里木大學、華僑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西北民族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
敦煌學國際聯(lián)絡委員會通訊 2016年0期2016-02-03
- 探微考幽,精益求精
——評馬小鶴《霞浦文書研究》
自己儘管也涉獵摩尼教研究領域,但是對於近年著稱於國內(nèi)外學界的所謂“霞浦文書”卻全無研究;而小鶴先生對此的研究,則是以奇快的速度,迅速達到“深入”和“全面”探討的程度,以至令我連及時“消化”都有難度,遑論確切評說,指出不足了。有鑒於此,我的這篇短評,一是不可能面面俱到,二亦未必正中鵠的,甚或有隔靴搔癢之嫌??傊?,凡有誤解、曲解之處,責任均當在我,在此預先向讀者諸君告罪了。《霞浦文書研究》一書的主要內(nèi)容多源自作者數(shù)年來陸續(xù)發(fā)表的諸多論文,其主題即是環(huán)繞著所謂的
歐亞學刊 2016年2期2016-02-01
- “開始絕望”?*——《懺悔錄》卷五再分析
;《懺悔錄》;摩尼教;“開始絕望”收稿日期:2014-09-27*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懺悔錄》的歷史、文本與思想研究”(項目號:12BSS0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簡介:夏洞奇,男,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中圖分類號:B503.1文獻標識碼:碼:A文章編號:號:1671-7511(2015)02-0035-14摘要:《懺悔錄》所敘述的“轉變”就是奧古斯丁脫離摩尼教、走向大公基督教的過程。按照該書卷五的文學呈現(xiàn),在383年與福斯圖斯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12-08
- 明教中的那羅延佛―福建霞浦民間宗教文書研究
小鶴敦煌發(fā)現(xiàn)的摩尼教《下部讚》中有一首詩[1]:164 一者明尊 那羅延佛作165 一者明尊,二者智惠,三者常勝,四者歡喜,五者勤修,六者真實,166 七者信心,八者忍辱,九者直意,十者功德,十一者齊心和合,167 十二者內(nèi)外俱明。莊嚴智惠,具足如日,名十二時,圓滿功德。一、 霞浦文書中的那羅延霞浦文書中提及那羅延佛者有數(shù)處。[4]謝氏法師保存有乾隆五十一年(1786)《吉祥道場門書》抄本,奉請摩尼、蘇魯支、那羅延、夷數(shù)等神祇:南無謹上心焚香奉請,玄劫示現(xiàn)
歐亞學刊 2015年1期2015-09-04
- 摩尼、印度和摩尼教
)摩尼、印度和摩尼教[德]宗德曼(1著),唐莉云(2譯)(1.勃蘭登堡科學院吐魯番研究所,德國柏林;2.敦煌研究院敦煌學信息中心,甘肅蘭州 730030)1969年發(fā)現(xiàn)的希臘文《科隆摩尼古卷》講述了3世紀摩尼的印度之行,這份文獻顯示摩尼的印度之行應該在240年至242年之間,他可能讓印度西北一個國王皈依了摩尼教,并在印度各地建立了摩尼教的社區(qū)群體。摩尼的印度之行,對摩尼教的形成與早期發(fā)展產(chǎn)生了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摩尼吸收了印度宗教思想以豐富摩尼教的理論,在寺院
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4-02
- 敦煌吐魯番摩尼教文獻研究述評*
佳擇敦煌吐魯番摩尼教文獻研究述評*楊富學 蓋佳擇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敦煌、吐魯番等地相繼出土了多件摩尼教文獻,既有漢文,也有回鶻文、摩尼文、粟特文、波斯文等,為絲綢之路沿線摩尼教的傳播提供了重要依據(jù),深受國內(nèi)外學術界的重視,涌現(xiàn)出非常豐碩的研究成果。學界對漢文寫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敦煌三經(jīng),即《下部贊》《摩尼光佛法儀略》和《摩尼教殘經(jīng)》,此外,則主要關注于《老子化胡經(jīng)》和《佛性經(jīng)》。對回鶻文寫本的關注,則主要集中于《摩尼教徒懺悔詞》《牟羽可汗入教記》
吐魯番學研究 2015年2期2015-02-07
- 考古資料所見焉耆摩尼教*
頁。。盡管尚無摩尼教流行之跡象,但在7、8世紀的焉耆,已有粟特人活動④榮新江:《西域粟特移民聚落考》,《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第35—36頁。。當?shù)匾嘤兴谔仄魑锍鐾?,?957年黃文弼先生在明屋(ming oi)遺址發(fā)現(xiàn)了兩件木牘⑤黃文弼:《新疆考古發(fā)掘報告(1957—1958)》,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圖版XXVII。,上書粟特文,可能是粟特人所運貨物上的標牌⑥[日]吉田豐:《ソグド語研究文獻目錄(1979—1984)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9-04
- 奧古斯丁早期對“惡的來源”問題的追問和思考
個階段:早年受摩尼教影響的二元善惡觀時期;受學園派影響的懷疑論過渡時期;后來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的善惡觀時期。若從其思考層次的角度來分,這三個時期又呈現(xiàn)出兩種傾向:早期對“惡”的具體化傾向和稍后對“惡”的抽象化傾向。1 從“惡”的具體化理解到過渡期的懷疑論奧勒留·奧古斯丁(354年~430年),出生于羅馬帝國北非的努米底亞省得塔加斯特鎮(zhèn)。其父是異教徒,在當?shù)禺敗笆碎L”,負責收稅工作,而其母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因此,奧古斯丁年幼時生活還算寬裕,在羅馬受到了良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8-15
- “吃菜事魔”名實再探
由于這一術語與摩尼教及宋以來農(nóng)民起義關系密切,故深受學界重視。20世紀初,研究摩尼教的前賢普遍指認“吃菜事魔”是摩尼教的異名,并將有關“吃菜事魔”的史料都歸為摩尼教史料加以運用。①王國維《摩尼教流行中國考》(《亞洲學術雜志》第11期,1921年,第1-12頁)始將有關“吃菜事魔”材料看作摩尼教史料。遵其說者有吳晗《明教與大明帝國》,《清華學報》第13卷,1941年,第49-85頁;方慶瑛《白蓮教的源流及其和摩尼教的關系》,《歷史教學問題》1959年第5期,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4-04
- MANICHEAN MIDDLE KINGDOM
ape唐朝時,摩尼教從波斯傳入中國。它深受佛教影響,更成就了傳說中的明教。HERETICAL TEXTS WERE ROOTED OUT WITH INQUISITORIAL INTENSITY, AIDED BY NETWORKS OF RELIGIOUS INFORMERSIn 228, in what is now Iraq, a boy of 12 had a vision. He saw the world divided into a grea
漢語世界 2014年3期2014-02-25
- 朱元璋未曾混明教等
波斯傳來,原稱摩尼教。據(jù)史書記載,大約唐高宗時,摩尼教僧侶來到中原傳教,一通神侃讓武則天折服,摩尼教從此開始走上歷史前臺。然而會昌三年,大唐與回鶻大戰(zhàn),唐武宗廢了回鶻人信奉的摩尼教,進而下詔殺戮摩尼教僧侶。從這點來看,摩尼教在中國的公開傳播基本僅限于唐代,之后即便還有星星之火也斷無燎原可能。千年之后的朱元璋要想加入摩尼教,除非騎著駱駝到波斯。再者,波斯與中原相隔甚遠,朱元璋既要造反,又要學教,勢必會搞得竹籃打水一場空,搞不好皇帝當不成,最后只能混成一個專營
百家講壇 2014年14期2014-02-11
- 吐魯番出土編號81TB65:1摩尼教殘卷插圖之臆說
要:吐魯番出土摩尼教殘卷插圖來源于多種藝術傳統(tǒng),特別是受到襖教圖式的影響,其畫面中人物身份也需由多種傳統(tǒng)相互比照而加以確認。關鍵詞:摩尼教;襖教;佛教;圖式中圖分類號:G25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06(2011)02-0084-05Hypotheses on the illustration on a fragment ofManichean (No. 81TB65: 1) unearthed from TurfanXU WeiAbs
敦煌研究 2011年2期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