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jié)合語用學的知識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天凈沙·秋思》具有自然的特點。在語用學的理論分析下,它以數(shù)個偏正意象來營造意境,暗藏文化預設、設置意象關聯(lián)、區(qū)分重點與省略、營造情感起伏,使得整體情感既和諧又有層次,達到類似于語言運用的自然的效果。
關鍵詞:《天凈沙·秋思》 語用學 自然 語境理論
許多學者認為,《天凈沙·秋思》具有自然的特點。王國維曾于《宋元戲曲史》提出元曲的佳處在“自然”,又將《天凈沙·秋思》推為元曲小令之表率。a吳梅研究了明人對它的仿作,但不及原作“自然”。b隋樹森也認為該作品寫得自然,卻又十分精煉。c 《天凈沙·秋思》是調(diào)短字少的小令,音樂曲式變化不大,其出彩可能并不在音韻,而在內(nèi)容的自然。自然的詩歌一般表現(xiàn)在整體和諧,不沖突?!短靸羯场で锼肌非叭鋬H十八字,就有九事設境,但是讀來并不覺得景物繁雜,也不會因為語法成分缺失而難解主題。
關于如何達到自然的效果,可以結(jié)合語用學的原理來分析。分析語言的特點和規(guī)律不僅要關注語言字面上的含義,即語義,還要關注在一定語境下作者想表達的真正含義,即語意。語義學研究前者,語用學研究后者?;氐竭@首小令,從語義學的角度看,《天凈沙·秋思》各個意象特點類似,且統(tǒng)一于秋的時間背景。但是,它無法解答其為何選用秋和斷腸,為何省略部分語法成分,為何交錯使用不同情感的語句等問題。但這些問題,可以參照語用學中的預設、關聯(lián)、會話理論、語勢來解釋。
一、 文化預設:鋪設合理氛圍
在詩歌整體構(gòu)思中,為了使讀者能理解整體氛圍,需要選取一定的文化預設實現(xiàn)和讀者的心靈溝通。文化預設是作者認為雙方都知道的信息,是傳遞信息的基礎。d悲秋情懷、“斷腸”的深刻含義都是文化預設。也就是說,在傳統(tǒng)的文化環(huán)境中,“秋”與“斷腸”都有超越其字面意思的文化內(nèi)涵,理解這一預設的讀者就能感受詩歌的整體氛圍。
(一)秋的情緒含義 悲秋的來源,參考“悲秋之祖”的說法?!氨涨镏疄闅庖病保?宋玉的《九辯》所抒發(fā)的悲,主要由于“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生命殘損,和“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坎坷歷程。此外,還有人將悲秋情懷和古代的行刑時間、民生疾苦相結(jié)合。當然,最多的還是懷才不遇之難。e因此,這首小令中的“秋思”二字已經(jīng)奠定了悲涼的基調(diào)。
(二)斷腸人的文化含義 這首小令最明顯的感情提示在“斷腸人在天涯”,“斷腸人”在傳統(tǒng)表達中,指的是離別和思念所造成的極度悲傷?!皵嗄c”二字可追溯到《世說新語·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敝?,古詩詞用到的“斷腸”有許多與別離相關。如唐代杜牧的“芳草復芳草,斷腸還斷腸”,宋代陳克的“斷腸腸斷舊情濃”。而在元代,小令《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則以“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來表達別離之悲痛。也就是說,“斷腸”在作者所承繼和經(jīng)歷的文化心理中,都具有離愁和思念的含義。
二、 意象關聯(lián):制造和諧情境
在意象的選擇上,前后的關聯(lián)能營造情境的自然和諧。關聯(lián)是用一定的言語形式手段使言語形式各個部分互相聯(lián)系和呼應。自然的詩歌,每句內(nèi)的情境都比較統(tǒng)一,不突兀,這和關聯(lián)的理念相符合。關聯(lián)原則的分析建立在語義分析的基礎上。情境內(nèi)的關聯(lián)來自每句塑造的語義場,它由具有相同語義特征的詞語構(gòu)成,并且 《天凈沙·秋思》的前九個意象除了“人家”,幾乎都是偏正詞語。首句的“枯藤”“老樹”“昏鴉”都具有生命力低、顏色昏暗的特點;“小橋”“流水”人家比較溫馨、平和;“古道”“西風”“瘦馬”在孤獨、破敗感上比較相似。單看每一句都是一幅和諧的圖畫。這是因為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有一定的心理氛圍,它具有選擇和構(gòu)建的能力,凡能與氛圍保持不同樣式的和諧關系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就存留,反之就刪掉。f通過分析語義場可知,小令每一句內(nèi)部的氛圍是和諧的,同時又統(tǒng)一于秋景下,不破壞情境的和諧。
三、 成分省略:營造虛實想象
語用學以交際作為目標,因此提出了會話理論。其中,量的準則要求所說的話應全部指向交談目的所需要,不應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g對某些語法成分的省略,為場景想象和視角想象留下空間。除了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算是一個陳述句之外,其他的三句均是純名詞的組合。如“枯藤老樹昏鴉”,三者之中主語和賓語是哪些,并未直接表明。然而,讀來并不會覺得這種處理比較突兀,因為在整體和諧的風格下,句子的內(nèi)部暗含語法的關聯(lián)。前三句都是按照“景物+景物+生命體(或可能與生命體產(chǎn)生關聯(lián)的景物)”的順序排列。在還原句中的表達時,可以試著加入合適的動詞、介詞和連詞。兩個景物之間可以有關聯(lián),如“枯藤”依附“老樹”,“小橋”橫跨“流水”,“西風”吹過“古道”;而景物組合起來則與生命體形成和諧環(huán)境下的交互,如烏鴉棲息于“老樹”、人家臨水而建、瘦馬在寒風中走過“古道”。因此,這種省略留下了合理的情境想象的空間。另外,對展開人物視角的想象也有一定幫助。由于幾乎沒有動詞、介詞和連詞,讀者是不知道“斷腸人”與前幾句的關系的。 因此,有人對視角提出了疑問:這首小令的景色是作者作為旁觀者的所見,還是小令里“斷腸人”的所見?對此眾說紛紜。這種模糊性,虛實相生的效果恰好也成了這首小令的美。
四、 語勢波動:激起情感起伏
言語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它在流動中往往會形成有一定長度的起伏波動。h語勢分為順向和逆向兩種。順向是鏈形,語義前后一致,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翱萏倮蠘浠桫f”和“古道西風瘦馬”意境是類似的。如果拿掉比較平和溫馨的 “小橋流水人家”句,剩余的“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到“斷腸人在天涯”,蕭索悲情的氣氛比較一致。也就是說,語義能夠形成順向的鏈形。然而,加入“小橋流水人家”之后,語勢發(fā)生了波動。語義向另一個方向折回。如“小橋流水人家”就是一個語氣和氛圍上的轉(zhuǎn)折。從會話的效率來看,“小橋流水人家”所營造的平和、溫馨的氣氛,顯然是和其他三句有差別的。探尋語勢轉(zhuǎn)折的原因,就需要回到斷腸人的處境中去看。“小橋流水人家”,是緊隨“枯藤老樹昏鴉”出現(xiàn)的對偶句。一蕭索,一溫馨,實際上是對比。一方面是和其他句的場景氛圍的對比,另一方面是句子內(nèi)部情感復雜性的營造。面對他鄉(xiāng)的溫馨,“斷腸人”既有羨慕,又有聯(lián)系自己的酸楚,其情感的深度雖不及最后一句,但情感的復雜性遠高于其他幾句。所以,“小橋流水人家”的語勢轉(zhuǎn)折,就是對比和情感復雜處理的結(jié)果。
因此,《天凈沙·秋思》的“自然”,正是由于其寫作特點符合“說話的自然”,符合語言運用的特點。在言語構(gòu)思階段,某種文化環(huán)境中的人會有一定的文化預設,并根據(jù)其審美心理選擇材料,組成一定的語義場。在言語形成階段,語義場中的詞語組合已經(jīng)能夠造成一定的氛圍,此時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成分以突出重點。但人的表達往往有比較微妙的情感變化,這也就是語勢分析需要用到的地方。而《天凈沙·秋思》在秋與斷腸的悲涼文化背景下,選取了一系列符合季節(jié)特點的偏正詞語作為意象。在四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既有順向的層次鋪設,又有逆向的情感波動。所以,在語用學的理論分析中,《天凈沙·秋思》通過預設、選材、省略與組合、情感層次,使得情感表達和“說話的自然”一致。
結(jié)合語用學來解讀《天凈沙·秋思》,首先需要比較語義(字面意思)和語意(在這里是文化預設)在詩歌中的表達效果。其次,與類似題材的作品換詞,也能突出這首小令的選材特色。如將白樸的《天凈沙·秋》中的“青山”“綠水”“紅葉”換進詩歌,再對句內(nèi)景物特點是否和諧進行分析。如“紅葉”與“枯藤”相比,一個色彩鮮明、一個色彩暗淡;一個生命力旺盛、一個已經(jīng)枯萎。其義項表明,二者只能形成對比,但不能營造統(tǒng)一的意境。針對每句的意境統(tǒng)一與層次問題,可以想象場景,并且橫向比較各句的意境不同,梳理脈絡,來發(fā)現(xiàn)其情感起伏。
總的來說,語用學符合語言表達的特點,也適合用于分析古詩詞。古詩詞的語言表達更加含蓄,崇尚意蘊深遠。語用學“關注在一定語境下作者想表達的真正含義”的特點,決定了它更加關注特定的語境、語序下除去字面意思外的深層含義。它能夠幫助讀者解讀古詩詞的深層意蘊,體會古詩詞的深層風格。
a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第98頁。
b 羅錦堂:《中國散曲史》,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59頁。
c 隋樹森:《元人散曲論叢》,齊魯書社1986年版,第124頁。
d 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54頁。
e 殷光熹:《“悲秋之祖”“賦家之圣”——略論宋玉作品對后世文學的影響》,見《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3期,第74頁。
f 暢廣元:《詩創(chuàng)作心理學》,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3頁。
g 索振羽:《語用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03頁。
h 李海林:《言語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07頁。
參考文獻:
[1] 劉艷芳.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意象析論[J].名作欣賞,2020(29).
[2] 姚永強.頓斷與連貫之美——以《天凈沙·秋思》等為例談詞的創(chuàng)造性鑒賞[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0(9).
[3] 余田.談談鑒賞散曲的幾個方法——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為例[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2020(6).
作 者: 母丹,寶雞文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文學科教育。
編 輯: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