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之濤
摘 ? ?要: 閱讀是人們獲取外界信息、掌握知識內容、提高內在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之一。學生通過閱讀數學知識內涵、數學問題條件,能夠更深入地研析和準確地掌握知識要義和問題精髓,為有效教學奠定“基石”。作者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策略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水平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 ?數學閱讀能力 ? ?培養(yǎng)策略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維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有良好的判斷、歸納、推理等數學思維能力。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作為人們獲取外界信息、掌握課本知識、提高內在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之一。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將數學閱讀能力作為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要求之一,就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在傳統教學活動中,部分初中數學教師“重解題,輕閱析”,將講解解題過程作為首要任務,忽視了學生閱讀數學活動的開展,導致學生對學習內容和解析任務“懵懵懂懂”,降低了教學效能。教學實踐證明,學生通過閱讀數學知識內涵、數學問題條件,能夠更深入研析和準確掌握知識要義和問題精髓,為有效開展數學教學奠定“基石”。筆者認為,學生只有做好讀懂數學知識的前提工作,才能進行有效學習。基于上述體悟,筆者現談談對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體會和認識。
一、提供生動融洽教學情境,以景促情,使學生愿意“讀”
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習慣了“默不作聲”“做題為主”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愿意大聲朗讀數學知識點和問題案例內容,缺乏主動閱讀數學的意識。加之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忽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閱讀能力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教育心理學指出,情感是促發(fā)學生學習潛能的最有效的“動力”。因此,教師在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應切實做好學生閱讀情感激發(fā)的“激勵關”,在與學生深刻溝通交流的基礎上,借助于豐富多彩、聲情并茂的教學情境,促發(fā)學生主動閱讀內在潛能和主動情感。數學來源于現實,服務于生活,初中生對現實案例比較“親切”。如教師在“一次函數圖像性質”的教學中,為激發(fā)學生主動、深入閱讀該知識點內容的積極性,利用該知識點的現實應用特性,設置了“移動通信公司開展有獎使用話費的營銷方案”教學內容,并通過電子白板的教學,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生動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內心受到“促發(fā)”,情感受到“激勵”,在教師引導下認真閱讀、研析知識點內容。值得注意的是,激發(fā)學生閱讀情感的教學資源較多,如數學趣味特點、歷史底蘊、名人逸事等,都是較好的激勵資源。在實際使用中,教師應切合學生情感發(fā)展實際,靈活運用。
二、傳授閱讀數學方法要領,以教促讀,使學生能夠“讀”
閱讀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掌握技能、提高素養(yǎng)。筆者通過對閱讀教學活動的研析發(fā)現,部分教師輕視學生“如何讀”、“怎樣讀”過程的引導,導致學生不能掌握閱讀的方法和要領。筆者認為,閱讀教學必須滲透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否則會不切實際,變成“空中樓閣”,教師應借助數學知識內容或數學問題案例等載體,設置閱讀活動的任務和要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句,進行針對性的閱讀、研析,通過“由點到面”的閱讀研析,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或案例條件,在多次閱讀、分析、歸納中,逐步明晰解題過程,確定解題思路,獲得解題方法。
如在“平方差公式”知識點講解過程中,教師采用“閱讀研析法”教學方式,根據該知識點內容的深刻含義,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師:大家先閱讀教材中對平方差公式概念的定義內容。
師:以前學過的多項式的乘法,兩個二項式相乘,在合并同類項前應該有幾項?合并同類項以后,積可能會是三項嗎?積可能是二項嗎?
生:動腦、動筆進行探究和討論活動,并進一步研閱定義內容。
師:兩個二項式相乘,乘式具備什么特征時,積才會是二項式?它們的積又有什么特征?
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師:把(a+b)(a-b)=a■-b■作為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又如在“如圖,△ABC中,AB=AC,兩條角平分線BD、CE相交于點O,BD與CE相等嗎?說說你的看法?!钡陌咐虒W中,教師引導學生感知問題條件活動,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問題條件內容,找出問題條件中存在的等量關系。學生在閱讀問題條件內容中,發(fā)現:“主要是考查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運用的能力。”此時,教師指導學生借助于閱讀研析獲得的感知,開展解題思路探尋活動,學生研閱問題條件與解題要求內容,認識到:“要說明BD與CE相等,實際就是要求證證明△BCD與△CBE全等?!睆亩贸鼋忸}思路:“借助于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構建全等條件等式,然后根據全等三角形性質從而求證?!痹跁鴮懡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述解題的推導過程,教師實時進行指導,促進“說”數學解題過程有序深入開展,取得實效。
三、實施闡述觀點見解活動,以評促說,使學生高效“讀”
語言表達能力是閱讀能力水平的較高形式。閱讀活動的開展,歸根結底,也就是為了更好地“說”。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提供學生“說”的載體和平臺,讓學生將閱讀獲取的內在信息轉化為外在的思維觀點和見解。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問題”評講環(huán)節(jié),教師進行角色轉換,將評講解題任務交由學生完成,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解題活動,研析解題過程,并借助于自身學習經驗,組織開展對解題過程的評講辨析活動,引導學生“說”解題觀點和見解。學生指出:“解決問題的關鍵,首先要準確掌握判定定理內容,同時要找出符合相似的條件關系式,確定判定的依據?!苯處煾鶕W生“說”的觀點和依據,實時進行補充和完善,幫助學生形成更科學的解析思路和解題方法。學生在教師組織開展的評價教學活動中,通過“評”促進了學生更深刻地“思”,推動了學生更主動地“說”,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初中數學教師應提供學生“讀”的載體,做好“讀”的指導工作,教授“讀”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有效“說”和深刻“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和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