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
- 三陰三陽脈法源流探析?
源頭:標本脈法與寸口分部候經脈法1.1 標本脈法馬王堆醫(yī)書《陰陽十一脈灸經》《足臂十一脈灸經》的出土,向我們展示了經脈醫(yī)學的早期經脈循行形式,而其起點與止點與《靈樞·衛(wèi)氣》所記載的十二經標本之位相近,表明標本脈法是伴隨經脈的形成而發(fā)展,不僅是一種診法,也是十二經脈的起點與終點。現(xiàn)將其與《陰陽十一脈灸經》《足臂十一脈灸經》對比,見表1。表1 十二經標本、經脈起止點位置對比表因此,標本脈法是早期經脈醫(yī)學的脈診診斷形式,從《黃帝內經》中的描述看,早期經脈醫(yī)學廣泛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23年11期2023-12-03
- 對“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的思考*
本意是指人迎脈與寸口脈大小相等……說明其病與其他經脈無關,病在本經[3]?!彼埔匀擞?span id="syggg00" class="hl">寸口脈法證“自取其經說”者,但未能對《靈樞·經脈》中的“熱” “寒”“陷下”及《靈樞·禁服》中的“緊”“代”“陷下” 與人迎寸口脈間的關系做出解釋?!夺樉膶W》亦言:“‘不盛不虛’……是臟腑、經絡的虛實表現(xiàn)不甚明顯……不涉及其他臟腑、經脈,屬本經自病……多采用平補平瀉的針刺手法[4]?!?既然“本經自病”的說法是由他經脈、他臟腑“不盛不虛”推導而來,那么何以本經之臟腑、經絡亦
中醫(yī)學報 2023年6期2023-07-29
- “陰弱者,汗自出”新解*
經》《難經》,以寸口脈法為主,三部九候遍診法與獨取寸口脈法間有應用。寸口脈的診法以浮中沉候寸口脈的寸、關、尺三部。故其脈象可以分兩種,一種為寸、關、尺三部脈總體的浮沉、滑數(shù)等狀態(tài),如第134條“太陽病,脈浮而動數(shù)”,第285條“少陰病,脈細沉數(shù)”;另一種診法為寸口分為脈寸、關、尺三部脈分別描述,如《傷寒論》128條“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第129條“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第357條“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在寸關尺分部敘述中,寸脈為陽
中醫(yī)學報 2023年2期2023-04-05
- 從脈象再議肝主疏泄理論*
——李敬林教授學術思想傳承
方法。如人迎脈及寸口皆為血脈診病?,F(xiàn)今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是血脈診。而在古代比較常用的經脈診病方法。滕晶[9]認為脈診能夠從中醫(yī)整體觀的角度對機體的生理和病理狀態(tài)進行全面、準確和客觀地信息表達。并通過對脈診形神信息、定位信息和疾病信息表達3 個方面說明其整體性。由此可見脈診通過窺視人體內部整體的信息在臨床診斷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2 脈象的形成脈象是脈動應指的形象。脈搏跳動的形象很難用語言表述清楚,因此,中醫(yī)常用取象比類的方法來描述脈象,例如,澀脈的脈象特征則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23年5期2023-03-22
- 焊接當量在大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修正系數(shù))×管線寸口+(彎頭數(shù)量×管線寸口×2)+(三通數(shù)量×管線寸口×3)+(法蘭數(shù)量×管線寸口)+(大小頭數(shù)量×管線寸口×2)。對于非裝置區(qū)即管廊區(qū):非裝置區(qū)的焊接工程量=焊口數(shù)(管線總長度/單根管線長度)×管線寸口+(彎頭數(shù)量×管線寸口×2)+(三通數(shù)量×管線寸口×3)+(法蘭數(shù)量×管線寸口)+(大小頭數(shù)量×管線寸口×2)。2 焊接當量在520商儲庫項目管理中的應用2.1 在分包策劃中的應用520商儲庫EPC項目中依據(jù)基礎設計圖紙計算出總焊接當量,依
全面腐蝕控制 2022年11期2023-01-21
- 《難經》脈診淺析*
部位1.1 獨取寸口 《難經》首倡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寸口診法并不是《難經》首創(chuàng)和獨創(chuàng)的,在《素問·平人氣象論》《素問·五臟別論》等篇中均已提到寸口診法,但《難經》卻是首先提出獨取寸口,這不僅僅是對中醫(yī)診斷方法的簡化,更重要的是對其診斷思維方法的全新轉變,即由遍診全身脈象以候全身病變轉為以寸口、局部的脈象反映全身的整體情況,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整體觀念。在《難經·一難》中記載:“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藏六府死生吉兇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22年22期2022-12-31
- 張沛霖脈診學術經驗芻議※
脈;中部天診查取寸口,屬橈動脈,候肺之氣,稱寸口脈或太陰脈;中部地診查取手陽明之陽溪,候胸中之氣,稱合谷脈;中部人診查取手少陰之神門穴,屬尺動脈,候心之氣,稱神門脈;下部天診查取足厥陰之太沖,候肝之氣,稱太沖脈;下部地診查取足少陰之太溪,候腎之氣,稱太溪脈;下部人診查取足陽明之沖陽,屬足背動脈,候脾胃之氣,稱趺陽脈[1]。《靈樞·九針十二原》曰:“凡將用針,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張沛霖主任用針之前,必先診脈。在三部九候脈診法指導下,張沛霖主任
中國民間療法 2022年19期2022-12-23
- 淺析四時脈特性及其臨床應用價值
提出了“診病獨取寸口”“四時脈”“五臟脈”等觀點。其中“四時脈”的論述與《素問》中相關論述十分相似,并且互有補充之處[4]。《黃帝內經》《難經》均對四時脈進行詳細的論述,可知其重要性?,F(xiàn)從《黃帝內經》《難經》出發(fā),基于五行生克理論,試論四時脈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1 脈象與四時變化1.1 脈取手太陰寸口 《黃帝內經》中提出了多種脈法,有“三部九侯法”“尺膚法”“寸口脈法”等。其中,“寸口脈法”應用較廣?!端貑枴の迮K別論》:“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2年4期2022-08-17
- 從古代遍診脈法視角考證《傷寒論》“額上陷”之涵義
常讓人想到“獨取寸口,以決死生”的“寸口脈法”,事實上,在中醫(yī)發(fā)展過程中存在過多種脈法。在脈診誕生之初,各種脈法的診斷部位有規(guī)律的遍布人體全身各處,主要分布于頭面、四肢踝腕、腹部等脈動處?!?span id="syggg00" class="hl">寸口脈法”正是從這多種脈法之中演變而生的,與“獨取寸口”相對,這些古脈法統(tǒng)稱為“遍診法”。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遍診法”作為中醫(yī)臨床脈診的主流方法,廣泛應用,雖然最終被“寸口脈法”所取代,但是它也在古代醫(yī)籍中留下了非常豐富的記錄,甚至可以說“遍診法”的痕跡遍布于宋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22年9期2022-01-01
- 應用超聲多普勒技術對房顫患者人迎脈、寸口脈的研究
房顫患者人迎脈、寸口脈進行研究,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jù)。1 資料和方法1.1 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選擇2018年11月至2020年05月就診的持續(xù)性房顫患者,經數(shù)據(jù)篩選共納入病例80例,年齡為40-85歲,平均(50.85±5.64)歲。1.2 納入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心房顫動認識與治療的建議2012》,ECG或Hoter診斷標準為: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間距不均、形態(tài)各異的心房顫動波(f波),頻率為350-600次/分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2021-09-15
- 寸口脈脈位與疾病狀態(tài)關聯(lián)性的血流動力學建模分析
實踐基石,它指出寸口處不同部位和深淺的脈象表征了不同的生理病理狀態(tài)。“三部九候”理論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三部寸關尺的脈象所主病癥,二是浮中沉脈位的所主病癥。三部的所主病癥,理論上從《黃帝內經》到《難經》、《脈經》基本定型[1-4],文獻中對此討論較多[5-7]。對于脈位的所主病癥,《難經·五難》中有較詳細的表述,但后世文獻中的探討較缺乏[8]。多年來研究者對于脈診中脈象與病癥之間聯(lián)系的物理和生理機制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從生理實驗觀測的角度,目前已經積累了
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 2021年4期2021-08-18
- 切:中醫(yī)四診法之本
部九候診法、人迎寸口診法、遍診法、尺寸診法”,為后世脈學著作打下了基礎,提供了資料。《難經》首次提倡診脈“獨取寸口”。東漢末年張仲景確立了“平脈辨證”的基本原則。西晉王叔和的《脈經》,正式確立了24種脈象的名稱和指感形態(tài),也初步確定了“寸口三部”與臟腑的對應關系。它的問世標志著中醫(yī)脈診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是脈診操作在古代的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規(guī)范化。其后的宋元明清時期,也涌現(xiàn)了很多的脈學著作,如明代張景岳的《景岳全書·脈神章》、李時珍的《瀕湖脈學》、李中梓的
當代黨員 2021年5期2021-03-24
- 八對陰陽辨脈方法的應用
遲為陰。⑤在雙手寸口脈的六部之中,脈搏波滑過速度快,為數(shù)、為陽;速度慢,為遲、為陰。⑥脈體特征表現(xiàn)為“大、動、滑”為陽,“澀、弱、弦、微”為陰。⑦一個脈搏波的升起的部分為“來”,為陽;下降的部分為“去”,為陰。⑧兩個脈搏波之間的靜止期為“靜”(或稱 “止”),屬于陰; 一個脈搏波的波動為 “動”(或稱“至”),屬于陽。2 八對陰陽辨脈的應用具體應用如下:(1) 左右寸口脈辨陰陽: 通過比較左右寸口脈脈象的差異,判斷一身陰陽、氣血的盛衰。如王雨三在《治病法軌
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 2021年1期2021-01-02
- 黃帝內經
,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虛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三焦手少陽之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絡的通假字)心包,下膈,循屬三焦。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別本作俠)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
家庭醫(yī)學·下半月 2020年11期2020-12-25
- 黃帝內經
聞為工。黃帝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大小齊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陽;一倍而躁,在手少陽。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陽;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倍,病在足陽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陽明。盛則為熱,虛則為寒,緊則為痛痹,代則乍甚乍間。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緊痛則取之分肉,代則取血絡且飲藥,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名曰經刺。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數(shù),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死不治。必審按其本
家庭醫(yī)學·下半月 2020年10期2020-11-30
- 三部九候脈診法探析及其對臨床應用的啟發(fā)
》提出的三部九候寸口診法,強調診脈部位只診寸口,其開篇即言明寸口為手太陰肺經之處,可探知肺經氣血盛衰,再予以其“肺朝百脈”之理,認為寸口即可以反映全身經脈氣血盛衰和運行的情況。寸口具體被細分為寸、關、尺三部,并且將寸、關、尺三部與人體臟腑或身體部位對應起來。同時,診脈過程中又依照指力大小的不同,細分為浮、中、沉三候,合稱三部九候。三部九候脈診法發(fā)展至三部九候寸口診法是一個由繁及簡的過程,從診人體的上、中、下三部發(fā)展到將三部對應至寸口處,這是對“三部九候”概
中醫(yī)藥學報 2020年6期2020-10-09
- 《黃帝內經》兩種脈法對針灸臨床的指導*
部九侯脈法、人迎寸口脈法,通過兩種脈法來診察疾病,以脈為眼,知其病所,隨其虛實而治之。1 三部九候脈法1.1 三部九候脈法解疑1.1.1 三部九侯脈口位置梳理 三部九候脈法是《內經》具有代表性的遍身診法,關于三部九候脈法的篇章詳見于《素問·三部九候論》。從《難經》獨取寸口開始,部的概念逐漸歸屬于寸口脈寸關尺三部,候的概念逐漸歸屬于寸口脈浮中沉三候,一部有三候,三部有九候,故曰三部九候,《內經》的三部九候遍身脈診法至此慢慢被獨取寸口脈法所取代,鮮有聞及。關于
針灸臨床雜志 2020年6期2020-09-17
- 黃帝內經
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后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脹(別本作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余,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shù)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于人迎也。大腸手陽明之脈
家庭醫(yī)學·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9-02
- 人迎寸口脈法指導針刺治療頸椎病的臨床觀察
證性[2]。人迎寸口脈法記載于《黃帝內經》,其詳細記載人迎脈和寸口脈位置以及如何運用人迎寸口脈診察和治療疾病。人迎脈位于足陽明胃經人迎穴,即喉結兩旁頸動脈搏動處,而寸口脈位于手太陰肺經經渠穴,位于橈骨莖突內側橈動脈搏動處。通過人迎寸口脈法可診察五臟六腑虛實,通過人迎脈和寸口脈區(qū)別一盛、二盛、三盛和是否躁,確定所病經脈。本研究采用人迎寸口脈法指導針刺治療頸椎病取得很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3-4]: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20年6期2020-07-03
- An Analysis of Medication Rule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Restless Legs Syndrome Based on Data Mining
pulse (寸口脈) is weak, and tight in Chi. The symptom is limited body movement, like paralysis."Ming Xueji'sInternal Medicine Abstract(《內科摘要》) records: "Insufficient sleep at night, sourness and heat in feet. Long-term without sleep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年9期2020-04-20
- 早期妊娠女性寸口尺見弦脈的臨床研究?
起的脈象變化,在寸口脈診中,中醫(yī)認為尺脈候腎?!夺t(yī)學入門》[1]載:“天道右旋,男子先生右腎,故命門在右,而腎在左;地道左旋,女子先生左腎,故命門在左,而腎在右……若女子病,左尺部命脈好,病雖危亦不死?!迸幼蟪呙}的脈象變化與女子的生理病理變化密切相關。對早期妊娠脈象、脈圖進行研究,不論是正常妊娠女性還是異常妊娠女性都在早期妊娠寸口尺以弦脈多見,但是根據(jù)弦脈的中醫(yī)主證及產生弦脈的現(xiàn)代醫(yī)學機制,并不能準確、全面地概括妊娠期產生弦脈的原理,目前使用ZM-300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20年12期2020-03-13
- 中醫(yī)名言拾粹
,肺氣流布,起于寸口,運行十二經中,周而復始。一日一夜,五十度畢,次日平旦寅初,復會于寸口。寸口者,脈之大會,此曰寸口,乃寸尺三部之總名,非但魚際已也。故十二經之盛衰,悉見于此?!濉S元御《四圣心源·卷三·寸口脈法》六經惟厥陰最為難治,其本陰而標熱,其體風木,其用相火,以其具合晦朔之理。陰之初盡,即陽之初出,所以一陽為紀,一陰為獨,則厥陰病熱,是少陽之相火使然也?;鹜鷦t水虧,故消渴;氣有余便是火,故氣上撞心;心中疼熱,木甚則克土,故饑不欲食,是為風化;
光明中醫(yī) 2020年21期2020-03-04
- 論《靈樞·終始》理論在針灸臨床處方選穴中的運用
天道畢矣”。通過寸口人迎脈法可以了解人體陰陽偏盛偏衰的病理情況?!鹅`樞·根結》云:“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藏”。指出針刺治病主要在于調和陰陽,使機體陰陽和調,進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寸口人迎脈法目前在指導針灸臨床處方選穴方面有比較重要的價值。嶺南針灸名家黃建業(yè)主任醫(yī)師擅長運用寸口人迎脈法進行辨證取穴,常常獨取一穴,而效專力宏。吾等跟從黃主任學習,幸得指導,結合閱讀《內經》后的心得,將寸口人迎脈法指導針灸臨床處方選穴的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9年8期2019-08-06
- 人迎寸口脈針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5例臨床觀察
法,筆者將“人迎寸口脈”針法用于治療該病,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湖南省人民醫(yī)院馬王堆院區(qū)(原湖南省馬王堆療養(yǎng)院)針灸理療科門診收治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按就診順序查詢隨機數(shù)字表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5例,其中男 17例,女18 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45±14)歲;病程2 d至20年,平均病程(15±8)個月。對照組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齡22~73歲,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9年8期2019-05-29
- 脈診的演變?
主逐步轉化為獨取寸口法以定性診斷為主的過程,其間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漫長歲月。在這個過程中亦完善了方法,統(tǒng)一了脈名、脈形,由最初的色脈兩診不分而逐步成為與色診并行的單純診脈動的方法,并以極其鮮明的特色成為2000多年來中醫(yī)理論研究與臨床技術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可以說脈診的發(fā)展是中醫(yī)學術發(fā)展的最具代表性的縮影,其歷史之悠久、內容之豐富、文獻之眾多,涉及醫(yī)學范圍之廣泛,都是望聞問三診所不能比擬的。脈診的起源幾乎與中醫(yī)學的歷史一樣悠久,其創(chuàng)始者已無從查考。以《史記·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9年3期2019-05-13
- 人迎寸口脈針法治療頸型頸椎病40例臨床觀察
式,筆者將“人迎寸口脈”針法用于治療該病,以觀察其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湖南省人民醫(yī)院馬王堆院區(qū)(原湖南省馬王堆療養(yǎng)院)針灸理療科門診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患者按就診順序查詢隨機數(shù)字表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21~67歲,平均(40±11)歲;病程7 d至10年,平均(12±9)個月。治療組40例,其中男 17例,女 23 例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9年5期2019-05-06
- 反關脈臨床診療意義淺議
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死生”[1],又經王叔和《脈經》進一步闡發(fā)后,寸口診脈體系已然完備,成為多數(shù)后世醫(yī)家診脈的主要方式。臨床診脈過程中,除正常脈象外,仍存在反關脈等特殊脈象。由于歷代醫(yī)家對反關脈的認識尚未統(tǒng)一,醫(yī)者在臨床診及反關脈時,有依常脈而論者,有棄脈從癥者,不盡相同。反關脈的出現(xiàn)往往使醫(yī)者在臨床辨證上更難以取舍,其原因在于缺乏明確的理論依據(jù)。筆者通過查閱反關脈相關文獻,對反關脈的形成機理和辨證意義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啟發(fā),現(xiàn)將學習思考淺析如下,望同道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9年6期2019-01-16
- 也論人迎寸口診法
410016人迎寸口診法,見于《黃帝內經》,在后世諸多著作中,皆有討論,但一直沒有真正用于臨床。筆者反復研讀《黃帝內經》,若有所悟,將所悟與臨床結合,反復驗證,對人迎寸口診法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F(xiàn)介紹如下。人迎寸口診法,最早見于《黃帝內經》?!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篇第九》[1]20記載:“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已上為格陽。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已上為關陰。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已上為關格;關格之脈羸,不能極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9年6期2019-01-10
- 古代表示長度的詞語淺析
手卻一寸動脈謂之寸口,從又從一。意思是:十分。由手掌后退一寸,即動脈位置,叫作“寸口”。字形采用“手、一”會義。如《商君書·靳令》:“四寸之管好無當,必不滿也?!倍?、尺?!墩f文解字》曰: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脈爲寸口。十寸爲尺。意思是:十寸長。人的手掌線后退十分的動脈位置就是“寸口”。十寸為一尺。如《隆中對》:“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边@里“寸”和“尺”是長度基本的單位,我們把《說文解字》的解釋也附帶列出。為方便理解,特以上圖所示。三、咫。古代八寸為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8年11期2018-11-20
- 《黃帝內經》尺膚診理論的內涵?
字古奧簡潔,且與寸口脈法的切診部位有一部分重合,兩者所論尺脈極易混淆,因此《內經》尺膚診法的理論內涵至今不甚明確。本文將綜合考察歷代注家的注釋和醫(yī)家的發(fā)揮,從尺膚診法的切診部位、尺膚切診的內容及臨床意義和尺膚診與其他診法互參等三個方面展開,力求全面深入地解讀《內經》尺膚診法理論,以充分揭示其具體內涵和診療意義。1 尺膚診法的切診部位尺膚診法的切診部位范圍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尺膚切診部位范圍是在前臂的掌橫紋至肘橫紋之間;狹義的尺膚切診部位范圍是從寸口脈法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8年3期2018-04-25
- 古代表示長度的詞語淺析
手卻一寸動脈謂之寸口,從又從一。意思是:十分。由手掌后退一寸,即動脈位置,叫作“寸口”。字形采用“手、一”會義。如《商君書·靳令》:“四寸之管好無當,必不滿也?!倍⒊??!墩f文解字》曰: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脈爲寸口。十寸爲尺。意思是:十寸長。人的手掌線后退十分的動脈位置就是“寸口”。十寸為一尺。如《隆中對》:“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边@里“寸”和“尺”是長度基本的單位,我們把《說文解字》的解釋也附帶列出。為方便理解,特以上圖所示。三、咫。古代八寸為
中學語文 2018年33期2018-02-09
- “人迎寸口診法”指導針刺治療痛風發(fā)作期驗案一則
30014)人迎寸口診法,源于《黃帝內經》的記載,是一套比較完整的將脈法與經絡和治療方式直接對應的診治方法。在這套診法中,提出了對于疾病依照經絡的六種分類,并將六種分類所對應的處理方式、時間、頻率以及治療完成的標準進行詳細記錄。由于其在外感內傷雜病中廣泛運用,我科也通過臨床學習實踐,逐漸形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治療思路,在風濕免疫類疾病中急慢性疼痛癥狀的針刺療效上,取得了良好的療效。1 病例介紹茲摘錄我科應用人迎寸口診法處理急性痛風關節(jié)炎發(fā)作伴發(fā)熱一則,記錄如下:
中醫(yī)外治雜志 2018年1期2018-01-19
- “氣口九道脈”的溯源初探
帝內經》,同名“寸口”,在《靈樞》的《禁服》、《始終》、《四時氣》中均有提及,《內經》書中雖然有多種脈法學說并存,但是已經明顯開始獨重寸口脈法,且論述詳備[1],而獨取寸口的普遍應用可能主要歸功于西晉.王叔和的《脈經》一書,對寸口脈診理論體系的規(guī)范和完善具有里程碑似的意義,而《脈經》中的奇經八脈法和十二經獨取寸口法基本相同[2],《脈經.平奇經八脈病》論述了奇經八脈病證和八脈脈象主病,如“脈來中央堅實,徑至關者,沖脈也。動苦少腹痛,上搶心,有瘕疝,絕孕,遺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8年34期2018-01-14
- 氣至與針感
變化,通過檢查迎寸口脈的變化來辨別病變是在經筋還是經脈以及確定補瀉后“氣至”與否?!鹅`樞·終始》中提出人迎、寸口脈針法,選擇五輸穴中2個陽經穴和1個陰經穴位進行針刺補瀉的操作,使人迎脈與寸口脈的大小趨于相等,可以取得“風之吹云”般的療效。針灸療法;氣至; 得氣;針感《標幽賦》“氣之至也,如魚吞鉤餌之沉?。粴馕粗烈?,如閑處幽堂之深邃。氣速至而速效, 氣遲至而不治?!?楊氏在《針灸大成》里注解為:氣既至,則針有澀緊,似魚吞鉤,或沉或浮而動;其氣不來,針自輕滑,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年3期2017-03-22
- 關于仲景脈學的幾點問題商榷
)仲景診脈方式:寸口診法為主,遍身診法為輔;(2)仲景寸口三部脈與人體對應關系:寸口三部脈與人體三焦部位對應,即仲景把寸口脈分為“寸口、關上、尺中”,寸關尺三部分別相應人體上中下三焦;(3)仲景陽脈、陰脈的含義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脈象陰陽:陽脈多提示脈位趨于表淺、脈力強、脈勢滑利、脈率快的脈象;陰脈多指示脈位趨于深下、脈力弱、脈勢澀滯、脈率慢的脈象。另一方面是部位陰陽:寸關為陽,尺脈為陰。本文系統(tǒng)地總結了仲景的脈學思想,對于進一步深化對仲景脈學理論的認識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7年1期2017-03-01
- 《內經》不應脈探微
寸和尺,寸應該是寸口,包括寸關尺;《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論之脈全以三陰為前提,尺候不應脈左右相同;《內經》不應脈表現(xiàn)在不同的年份,與司天和六氣客氣密切相關,南政北政各有不同。不應脈為天氣之脈象,臟氣之不應,以反手其診和以沉脈之診都缺乏科學的道理,反其診則見,應該理解為鑒別臟氣之不應,與病氣相反,脈從司天而不顯臟氣、病氣?!秲冉洝?;不應脈;五運六氣;臟氣;南政;北政運氣之脈,歷代認識多有分歧,尤其是對不應脈的認識,存在諸多模糊,本文從《內經》脈理,探究不應脈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7年1期2017-01-28
- 《脈法贊》文本性質與學術思想初探
史整理、研究獨診寸口法的重要早期文本。故從文體風格、思想內容等角度對《脈法贊》的撰作年代、文本性質、學術源流各方面進行考證和探討,認為其系漢末魏晉之際所撰對“脈法”文書進行總結的文字,內容或與涪翁《診脈法》相關;其對中醫(yī)寸口診脈法理論體系的發(fā)展成熟、寸口分部與臟腑對應關系的確立有很大貢獻,其學術思想與扁鵲學派存在一定的淵源關系?!睹}法贊》;脈經;脈學;醫(yī)史文獻《脈法贊》首見于魏晉間王叔和《脈經》,于卷一“兩手六脈所主五臟六腑陰陽逆順第七”開篇引出四言成文,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7年9期2017-01-16
- 《脈法贊》脈學用語芻議
?;昶枪壬?,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后。人無二脈,病死不愈。諸經損減,各隨其部。三陰三陽(察按陰陽),誰與先后。陰病治官,陽病治府。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審而知者,針入病愈[1]。此段文字確立了寸口分部屬臟,是有關寸口脈診法的重要早期文獻。圍繞其中“官”“府”“關前一寸”“人迎”“氣口”等概念,古今醫(yī)家頗有不同見解,本文將針對以上爭議性內容辨析疑義,尋源溯委。1 “左主司官,右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7年12期2017-01-16
- 從“經氣雙向循行”角度闡釋人迎寸口脈法
行”角度闡釋人迎寸口脈法孫晨耀胡佳奇楊夢珍姚子昂李詩夢郭華根據(jù)《內經》記載,利用人迎寸口脈法不僅可以判斷人體陰陽的盛衰,還可以快速知曉病變所在的經脈,繼而有針對性地針灸、用藥,臨床價值極高;祝華英先生提出“經氣雙向循行”學說,不僅化解了經氣循行方向的矛盾,還闡明了人迎寸口脈法的原理,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和臨床價值;然而,“經氣雙向循行”學說和人迎寸口脈法皆有待進一步探討,本文末也提出了一些反思。經脈;經氣;循行;人迎寸口脈法;補瀉人迎寸口脈法廣泛見于《黃帝內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6年9期2016-09-19
- 基于瞬時波強技術的弦脈脈象圖構建*
應用瞬時波強檢測寸口弦脈參數(shù),構建基于WI技術的弦脈脈象圖,建立一種新型的脈診技術。方法:應用ALOKA Prosound α 10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寸口弦脈與平和脈的WI各30例,從壓力波(P)、血流波(U)、壓力變化(dP·dt-1)與速度變化(dU·dt-1)、時間三維構建WI圖像。結果:寸口平和脈波型特點:W1波幅較人迎脈為小,NA較人迎脈明顯,W2甚至圖形不明顯或消失,R-1st時間較人迎脈長;P波的重搏前波(潮波)出現(xiàn)較人迎脈為早,更靠近主波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 2016年2期2016-03-13
- 寸口脈診與雙臂血壓的關系探討
)?·學術論壇·寸口脈診與雙臂血壓的關系探討閆東寧何麗云吳秉峻李新龍侯愛娟100700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臨床基礎醫(yī)學研究所[閆東寧(碩士研究生)、何麗云、李新龍、侯愛娟];加拿大Benjamin平衡療法中心(吳秉峻)【摘要】本文對寸口脈診與雙臂血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提出應用雙臂血壓心率數(shù)據(jù)客觀反映寸口脈象臟腑氣血功能變化的設想,脈診與雙臂血壓的關系可能是疾病診斷新途徑的研究思路。筆者針對近年來脈診客觀化的研究進展做了簡要的分析。通過對中醫(yī)脈診和雙臂血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6年3期2016-03-10
- 淺談人迎寸口脈針法的應用與體會
8033淺談人迎寸口脈針法的應用與體會郭勇軍1,呂子山1,王悠悠1,魏燕芳1指導:吳永剛2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深圳臨床醫(yī)學院,廣東 深圳 518033;2.深圳市中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33脈法為《黃帝內經》諸診法的重要組成之一,而人迎脈和寸口脈互參的脈法(以下簡稱人迎寸口脈法)則是《內經》脈法之冠上的璀璨明珠。作者嘗試從人迎寸口脈的定經定位,選穴及數(shù)量,經脈補瀉的先后順序、頻率及操作等對人迎寸口針法的應用進行了總結和闡述。認為此法能去繁就簡,法樸而理微
新中醫(yī) 2016年11期2016-02-22
- 《靈樞·禁服》“人迎”“寸口”位置初探
禁服》“人迎”“寸口”位置初探李國祥,劉 洋△(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700)漢代以前,脈診處在《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中除寸口外,還有脈口、氣口的稱謂,三者的含義相同,并非都特指手腕橈側脈動處,而是泛指脈診處,因此寸口的取脈處應不僅限于手太陰肺經。故通過對古籍中脈診處稱謂的整理,結合中醫(yī)脈診發(fā)展的演變進行研究分析,認為《靈樞經·禁服》人迎氣口脈的人迎脈位于頸動脈處,而寸口位于趺陽脈口處?!鹅`樞·禁服》;人迎寸口;標本診法;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6年3期2016-02-01
- 脈診部位衍變因素探討*
診”衍變?yōu)椤蔼毴?span id="syggg00" class="hl">寸口”,其發(fā)展軌跡由繁入簡,究其原因主要與元氣論、寸口與五臟的關系、全息思想、道德觀等影響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回溯脈診古籍,對脈學軌跡發(fā)展和變化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脈診部位由繁入簡的發(fā)展軌跡是歷史的必然,符合一切科學理論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脈診部位;衍變因素;獨取寸口;中醫(yī)理論探討脈診是中醫(yī)學特色診斷方法之一,是數(shù)千年中醫(yī)學實踐積累的成果,甚至已經衍變?yōu)椤爸嗅t(yī)的標識”[1]。今天我們在臨床所見到的“獨取寸口”是自晉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6年6期2016-01-31
- “衛(wèi)行脈外”理論對寸口臟腑分候的意義探討
衛(wèi)行脈外”理論對寸口臟腑分候的意義探討壽小云 王樂鵬中醫(yī)脈診遵循寸口脈寸、關、尺臟腑分屬理論,其機理是由五臟六腑之氣味變見于氣口實現(xiàn)的,五臟六腑之氣味變見于氣口是在營衛(wèi)共同作用下實現(xiàn)的,其中衛(wèi)行脈外使寸口脈管周圍組織攜帶不同臟腑信息,本文旨在對寸口脈各分部血管壁和血管周圍組織形態(tài)學改變和臟腑病變的對應關系,以及對疾病診斷的意義做出探討。脈診; 臟腑; 脈象; 寸口中醫(yī)脈診遵循寸口脈寸、關、尺臟腑分屬的理論,認為通過脈診可以體察全身疾病?!峨y經·一難》明確指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5年7期2015-03-20
- 溯源脈診“獨取寸口”理論的形成、發(fā)展與完善
3溯源脈診“獨取寸口”理論的形成、發(fā)展與完善趙非一1,燕海霞2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上海 201203;2.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上海 201203從“三部九候”遍診法到“獨取寸口”脈法,標志著中醫(yī)脈診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是古代醫(yī)家千百年臨床脈診實踐的科學總結。溯源獨取寸口的形成、發(fā)展以及完善,為現(xiàn)代中醫(yī)診斷學研究脈診的內在客觀規(guī)律提供理論依據(jù)。獨取寸口;《內經》;《難經》;《傷寒》;《脈經》脈診是中醫(yī)最獨具特色的診斷技術,而“遍身診法”到“獨取寸口”脈
新中醫(yī) 2015年3期2015-02-22
- 論“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重要地位,“獨取寸口”是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診脈的主流方式。這一方式的核心在于,通過對診察脈象所得到的信息進行分析,揣度人精神形體、五臟六腑的變化。要有效地運用這一診法,了解寸口脈的分部及其內在含義和前提條件。故擬就《脈經》提出的“魂魄谷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進行探討,并對目前常見的關于此語的釋義進行分析切磋。筆者認為這句話從“精神與形體的關系”這一新角度進行理解,或有一定的現(xiàn)實參考意義。脈經;脈診;中醫(yī)診斷脈診在中醫(yī)“望聞問切”四診中屬于“切”的內容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5年9期2015-01-24
- 寸口脈的臟腑定位
論述頗多,然關于寸口脈具體分候何臟腑卻一直未有統(tǒng)一的認識,其或者從臟腑表里關系來論述,或者從五行的角度來探討,各家的說法不一,現(xiàn)結合歷代文獻和現(xiàn)代醫(yī)家的認識對其淺述如下。1 古代文獻對寸口脈臟腑定位的論述1.1 《黃帝內經》的論述 脈最早可追溯到《黃帝內經》時代,但《內經》中并未明確提出寸口脈的概念。《素問·脈要精微論》僅提及“尺內兩旁,則季肋也,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
吉林中醫(yī)藥 2014年6期2014-04-15
- 《內經》針灸概念術語的文化詮釋:以“寸口、脈口、氣口”之辨析為中心
的文化詮釋:以“寸口、脈口、氣口”之辨析為中心朱 玲 李敬華 楊 碩 賈李蓉 高 博 于 琦 董 燕 楊 峰(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藥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內經》距今年代久遠,想要真正理解其中的概念,必須回溯至其產生的那個特定的歷史背景。從文化的角度對《內經》針灸概念的形成進行考察,探尋文化對醫(yī)學影響的機制,對于進而深入理解《內經》針灸概念及其理論體系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寸口、脈口、氣口”概念內涵的文化詮釋,筆者認為,從思想文化的角度進行相關針灸
世界中醫(yī)藥 2014年1期2014-04-05
- 芻議獨取寸口診法與肺經的聯(lián)系?
、為人熟知的還是寸口診法。寸口診法始見于《內經》,詳于《難經》,發(fā)揚光大于《脈經》,并在以后的時間里一直得到廣泛應用。由于其簡便、易操作,逐漸取代了其他繁雜的取脈方法并沿用至今。但為何要將取脈的部位設在肺經經過的寸口?為何通過寸口這個部位就可以決人生死、診五臟六腑之疾呢?古來對此并沒有系統(tǒng)的著述,偶有提及也是散在各典籍之中。筆者收集各典籍中的章句,總結歸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5點。1 肺為十二經循行之首,是五臟六腑之終始《難經·一難》曰:“寸口者,脈之大會,手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4年12期2014-01-25
- 《難經》浮脈探析
法而異。2.1 寸口診浮脈《難經》的脈學成就之一是明確提出“獨取寸口”的發(fā)明,與《內經》“三部九候”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成為中醫(yī)臨床診斷方法之一[2]。《難經·十八難》曰:“脈有三部九候, 各何主之?”“然三部者, 寸關尺也”。將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 即“從關至尺是尺寸, 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 陽之所治也”。古代醫(yī)家以“從魚際至高骨, 卻行一寸”稱為寸口?!蔼毴?span id="syggg00" class="hl">寸口”的脈診方法是關部的前面為寸脈,屬陽,長度九分而帶浮象,超過此標準稱為太過,達不到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4年12期2014-01-25
- 《難經》脈診理論貢獻探析
1 明確提出獨取寸口《難經·一難》[1]曰:“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兇之法”,確立了診脈獨取寸口的意義。而最早提出寸口脈診臨床意義和原理的是《內經》。如《素問·經脈別論》曰:“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氣口成寸,以決死生?!薄端貑枴の宀貏e論》曰:“氣口何以獨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養(yǎng)五藏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氣味,皆出于胃,變見于氣口?!币虼耍峨y經》是在《內經》的基礎上,強調獨取寸口作為診脈的主要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3年5期2013-10-10
- 診寸口脈判斷十四經脈虛實法
診脈方法常用的有寸口診法[1-2]、人迎寸口對比診法[2-7]、三部九候遍診法[8]。寸口診脈法是最簡便實用的診脈方法。診寸口脈可以判斷出五臟六腑的虛實[1],也能判斷出十四經脈的虛實,茲論述如下。1 具體方法和意義1.1 定寸、關、尺脈位病人把手伸出與心同高,自然側置(掌心側向),醫(yī)生左手診病人右手的寸口脈,右手診病人左手的寸口脈,雙手寸、關、尺三部脈位定取方法跟常規(guī)診寸口脈定寸、關、尺脈位法一致。1.2 寸、關、尺三部脈的診法指尖斜置寸、關、尺脈位皮膚
針灸臨床雜志 2013年8期2013-09-08
- 《難經》對《內經》寸口診脈理論的發(fā)展※
難經》對《內經》寸口診脈理論的發(fā)展※錢會南(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內經教研室,北京100029)《難經》作為中國醫(yī)學的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建樹頗多,縱觀全書對《內經》氣口獨為五臟主理論的拓展,可謂特色鮮明,不拘一格。其原創(chuàng)思想彰顯于承襲《內經》診脈理論并創(chuàng)獨取寸口之診法,首創(chuàng)寸口分部,提出上中下三部與臟腑主病,闡發(fā)寸口異常脈象及預后推測,創(chuàng)建五色之與脈當合參之綜合診法,對中醫(yī)脈診理論產生深遠影響?!峨y經》;《內經》;寸口診脈;運用發(fā)展《難經》全名《黃帝八十一難經》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3年15期2013-08-15
- 晉唐時期腫瘤相關病脈學特色分析*
三部九候法、人迎寸口參合法,仲景善用寸口、趺陽、太溪法。寸口法起于《內經》,經《難經》闡發(fā),到晉代王叔和的《脈經》時被完善和確立,得以推廣。腫瘤相關病脈學診斷部位也有類似經歷,如人迎寸口參合法,《針灸甲乙經》和《內經》均有類似記載,其云:“積聚……有病胃脘癰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沉澀。沉澀者氣逆,氣逆者則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保?]而“馬刀”則“盛者則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虛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瘕泄”則“盛者則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虛者則寸口反
中醫(yī)研究 2013年12期2013-01-23
- 《難經》脈診探析
。1 提出“獨取寸口”的脈法,賦予“三部九候”新內容《難經》在《黃帝內經》基礎上提出并大致完成了“獨取寸口”的脈診方法。《難經》曰:“十二經中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兇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庇衷?“寸口者,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于寸口也?!?見《一難》)?!峨y經》在此提出“獨取寸口”的同時,也對“獨取寸口”之原因,進行說明和論述。之后,人們對此問題的理論闡述,基本上沒有超越《難經》的范圍。如呂廣注曰:“十二經皆
中醫(yī)藥信息 2013年6期2013-01-22
- 讀《金匱要略》札記3則
要略;札記1 “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shù)”中“遲”與“數(shù)”含義《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三:“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shù),瓜蔞薤白白酒湯主之?!毕戎v一下“寸口”、“關上”。在《傷寒雜病論》里,“寸口”有兩義,一是寸關尺三部脈的統(tǒng)稱,如《傷寒論?辨脈法》:“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另一義是指寸口脈三部中的“寸部”,如《傷寒論·辨脈法》:“問曰:脈病欲知愈未愈者,何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2年7期2012-01-28
- 關于《難經》獨取寸口的學術意義探析
,但并非指“獨取寸口”,而是以三部九候遍診法為主。《難經》開宗明義提出“獨取寸口”,并系統(tǒng)論述了脈學理論與診脈方法,其中寸關尺之說、三部四經之論、會胃神根之義等,皆有理有據(jù),蘊詣至精。1 《難經》獨取寸口奠定了中醫(yī)脈學的理論基礎《難經》依據(jù)獨取寸口診脈方法提出的“元氣脈法”、“陰陽脈法”等脈學理論,在中醫(yī)脈學中均屬首創(chuàng)。其后《傷寒雜病論》中引用和論述的診脈方法和脈學理論,就是以《難經》為主。西晉·王叔和的《脈經》,又對《難經》和《傷寒雜病論》的脈學理論加以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2年10期2012-01-25
- 《難經》的學術成就及對后世醫(yī)學發(fā)展的影響
1 首倡診脈獨取寸口寸口診法首見于《素問·五臟別論》,《難經》根據(jù)其“寸口獨為五藏主”的理論,提出了“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難經·八十一難》說“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藏六腑死生吉兇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說明寸口脈搏之所以能夠反映五臟六腑的病變,是因為寸口乃手太陰肺經脈之大會,而五臟六腑的經脈均須會合于肺,所謂“肺朝百脈”。因此通過寸口脈象的變化,可以診知十二經脈,五臟六腑的邪正盛衰,確立了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jù),把《內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0年6期2010-04-08